林华国:须加强效率救中小微企

朋友圈流传着这句话:行管令首14天,不少中小和微型企业进入了普通病房,接着,政府再宣布14+14,在普通病房的中小微企已被送入加护病房(ICU)了,刚刚,政府又宣布+14,看起来在加护病房的中小微企也差不多了。

政府确实也看到这个问题,因此推出了一些援助措施,但问题是所公布的援助措施,落实的脚步缓慢,效率有待提升。比如说,政府4月初宣布给所有微企一次性3,000令吉的援助,只要符合简单的条件,例如拥有商业注册、符合微企的定义,也就是员工不超过5名或营业额不超过30万令吉一年就属于微企,当然,有关微企必须有报税记录。通常,小贩、做小生意的商人或自雇人士等都属于微企。

按照道理,只要符合以上简单条件,就可以审批和发放援助金给合格者,但财政部长却宣布,要等到5月1日才允许微企业者提出申请。再来,政府宣布通过国家储蓄银行发放免息贷款给中小微企,条件也很简单,只要有商业注册、公司银行账单、雇主的大马卡副本,就可以提出申请。但情况也是一样,很多中小微企提出申请后,也被告知必须等待1个月才能获知有没有获批。

为何个人援助金发放的速度如此神速,但中小和微企的援助就如龟速?我想,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个人的援助金,政府里头早已经拥有完整的资料和名单,因为,在纳吉时代开始,推出了“一马援助金”,当时已经进行广泛的登记,希盟的年代也没有废除,只是更改名字为“生活援助金”,所以,已经有一套完整的名单和资料,新政府只需按照原有名单发放就即可。

不过,非常时期就应该通过非常手段,政府应该了解,这个时候对中小微企来说,没有比现金流更重要了,但政府发放的贷款和补贴,却因为繁文缛节而迟迟未能发放,这让中小微企面临随时倒闭的可能。

另一方面,政府推出了工资补贴(WSP)计划,效率还算不错,根据一些做生意的朋友告诉我,他们已经获得政府的汇款。这措施无疑可以舒缓很多业者的现金流困境,但据了解,一部分企业宁愿不申请,因为,根据政府的条件,申请者必须确保他们在未来六个月内不能裁员。现今肺炎全球肆虐,未来还能不能撑得住6个月,还是一大疑问,所以,一部分企业选择了结束生意,也不申请政府补贴。

加多14天的行动管制已经是事实,现在,政府必须思考的是“行管令”的退场机制,对很多企业来说,必须先解决两大问题,他们的困境就可以获得舒缓,第一就是我上面提到现金流问题,第二就是尽快的获得复工。而最近,政府也宣布,将考虑开放非关键的行业复工。

问题是,很多时候公布归公布,要真正落实下去却花费冗长的等待时间,这一点必须改善,否则躺在病房的企业等不到援助就一命呜呼,我国的企业,有90%是属于中小及微型企业,若不幸发生倒闭潮,失业率也难免进一步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