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炜达:喝不喝?

社交媒体发达的年代,任何一件事情都会变成一件大事。比如一杯茶水、一句“没脑”、一个情绪,冲突一触即发。

一场茶室冲突引起轩然大波,谁是谁非,网上掀起骂战。茶室东主夫妇甚至还带律师召开记者会。许多网民现身说法,茶室东主夫妇的确一直以来没有少得罪人,这次终于碰钉子了。更有人说老板尽管召开记者会,但只是用“收回”而并非诚恳道歉。

先不说茶室用餐需不需要点饮料,或自带饮料是否有错,我觉得许多事情是态度问题。毕竟表达及理解,一直以来都是分别不一样的事情。

A表达的B未必一样理解,所以这时候语气和态度就成了最直接的桥梁。马来西亚华人用词因在地化肯定没有那么规范,那就成了友善提醒还是责备所呈现出来的效果有异。但本次事件的确是服务业者用了谩骂词语而导致冲突,让我们不禁深思马来西亚服务业的素质。我自己肯定也曾经历服务态度欠佳状况,老板脸黑、写单不耐烦等等比比皆是,有时真的怀疑何必花钱受气?

回到这次事件衍生出来的话题,茶室是否一定要点饮料?这跟饮食文化有莫大关系。西马大部分茶室都是由老板租下店面,再分组给美食档口,除了征收档口租金,也自己做茶水获取收入。那么,在茶室老板立场,不点饮料其实就是直接影响收入来源。

去过茶室的也肯定看过,不少上班族成群结队到茶室吃午餐,霸占多个位子但消费的只有一、两个,其他都是吃自备的便当还不点饮料,从经济效益来说,的确说不过去。

许多事情是立场上的问题,但如果双方好言相向,有更多的理解,是否就能避免类似事件发生?就是“态度”二字。

类似的事情在我们东马沙巴就较少发生。在沙巴,大部分茶室都是店主自己经营美食及茶水,有些或许租出一、两个档口增加吸引力,店主自己的美食就是招牌,尽管有出租档口,也不影响自己的收入,毕竟茶室要的是人流,有人就有生意,少一、两杯茶水影响不大。

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值得思考的是商家与顾客的不满真的只是态度问题,还是物价及生活飙升而带来的隐性导火线?目前沙巴主要城市茶水均价在三、四令吉,有人司空见惯,有人嗤之以鼻。对上班族来说,花了个十来块钱吃餐饭还要付高价喝杯kopi,或许已经是一个选项问题了。

【免责声明】

“爱生活iLifePost”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 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