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晉榮:有素质的陪伴

最近跟朋友聊天,谈到了孩子们的性格。不难发现,现在孩子个性和当初的父母(也就是我们)很不一样。

小时候,我们光着脚丫子,游走在左邻右舍的花园、草丛,甚至骑着脚踏车翻山越岭,爬树捉鱼好像都难不倒已经身为爸爸的我们。反观现在的孩子,机不离手,集中力欠佳,常常低着头,颈椎问题紧接而来。

以前,爸妈带着我们外出,每次在车里都会不断提醒我们,等下见到谁要怎么称呼,而且要顾及家族颜面,不要怎样又怎样……可是现在的父母,还会出发前或出发时,在车里“提醒”孩子们吗?

我看过一篇报导,说明手机应用程式带来方便,同时带来忧虑,衍生Z世代(Generation Z,也就是1990年代中至2000年后出生)“宅男”和“宅女”。中国有一名权威的精神科学系名誉临床教授李诚分析,有情绪问题的病人,求诊时说出生活习惯,发现部分人沉迷、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有关。

跟朋友聊起这个,有些认同,有些则认为是大环境所逼。认同的,都觉得身为父母的我们,都忽略了有素质的陪伴,我们常以忙碌为藉口,少了关心孩子内心所需。那些认为大环境所逼的,给的理由是:“现在年代不同了,要与时并进”。不管哪个理由,对于孩子身心灵发展来说,永远受伤害的,都是我们的心肝宝贝孩子,你说对吗?

但是如果父母不好好节制,最后是跟孩子们一起沦陷,掉入这个无底的深渊。根据医学文献分析,智能手机对Z世代构成影响,更甚于其他年龄层,当中更以女性影响较大,“以往一般以为男孩子更容易沉迷打机,但原来女孩子更会关注在社交网站上帖文,时刻留意别人的反应,关注程度比男孩子更大!”

孩子受影响,爸妈也深受其害,最后一家“同归于尽”。这是比较负面的想法,也值得大家去深思的一个问题。常见的一个大问题是关系疏忽了,依赖手机作为主要的沟通桥梁,家人朋友明明在身边,却仍然把玩手机不沟通,影响人际关系及同理心。

今天,能做的,就是尽量在相处时间,把手机给暂时放下,让大人和小孩彼此都有个素质的沟通。可以是眼神、肢体、语言甚至心灵,好让大家都能链接在一起。
【免责声明】

“爱生活iLifePost”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