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洁莹:表达需智慧

当主持人不一定需要传媒出身,但主持时如果懂得应用传媒系所学的知识,确实会很加分。

其实,主持人所扮演的角色和职责,也和传媒无误,甚至可算是传媒。因此,无论是什么场合的主持人,懂得媒体素养、关心时事与社会议题,都能让一名主持人在主持时更得心应手。

这也是为何不少媒体从业员,站上舞台并不会怯场,反而悠然自得。正如我曾在《梁思随写》提到,媒体从业员认识或认得不同的政治人物和社会闻人,就算主持时突然有YB或嘉宾莅临,也能淡定地念出他们的衔头。

此外,在座谈会、论坛甚至是签唱会时,平时采访工作上所需的访问技巧也能派上用场。就以主持工作而言,最怕的是“Dead Air”场面,现场陷入一片寂静的尴尬,就是主持人的失责。

媒体工作者的访问不也是一样。就算访问时只有访问者和受访者两人在现场,但那种寂静的尴尬气氛,很难让受访者投入并侃侃而谈,又怎能写出或剪辑出读者满意的访谈呢?

因此,无论对主持人或媒体工作者而言,访谈前的功课都是无可厚非的备课。事前阅读的资料越多、准备的功课做得越充足,才能问出受众(无论是观众、听众或读者)所不知道的事。

比起以前,现在的主持人或媒体工作者要做功课相对更容易,只需通过网络搜一搜,肯定能找到一些资料,可能是受访者的资料,也可能是有关活动的相关议题、数据或争议等。

通过如是的准备功课,可能也能掌握一些地雷区。当然,有些主持人可能会选择地雷,毕竟引爆的回响会更大,但如是做法就需事先预计一旦出现“Dead Air”或冷场的话,该如何解窘。

除了问题的内容很重要以外,发问的方式和技巧也会影响整体效果。最简单的方式是避免封闭式问题,尽量提出开放式问题。

什么又是封闭式和开放式问题呢?比如“有没有”、“是不是”和“对不对”这类问题,就是封闭式问题,因为答案都是一句起两句止。只要掌握好发问的技巧,那么就能避免成为 “话题终结者”。

当然,主持人也要避免长篇大论的自顾自发言,这是喧宾夺主的大忌。如果一名主持人只顾着自说自的,那么就会坠入提问与交流的互动盲区,这不也是吗?

生活亦然。沟通与交流不仅要有倾听的雅量,也要懂得表达的智慧啊!

【免责声明】

“爱生活iLifePost”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 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