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炜达:中秋节有感

我是一个80后,引用朋友的一段话,“我们出生在一个尴尬的年代,每一个蓄势待发的领域,我们都正好赶上。”

2002年SARS爆发,那年我14,半懵懂的我仿佛对疫情没什么深刻印象。记忆中,当年的SARS大概一年就过去了。而且,当时也没有长时间的封锁、各种严谨防疫标准作业程序和新常态。

80后的我站在风口浪尖,有生之年又碰上了这一波的疫情。新冠肺炎,想都没想过的名字浮现眼前,接踵而来的是出门要戴口罩、不停地用酒精搓手液、保持人身距离、避免群居、留守在家、进出一个地方要check in check out等等。除了这些,因为疫情在全马各地日趋严重,确诊数字高居不下,身边开始有人确诊、进ICU甚至离开我们。近日,刚分娩不过几周,还在月子中心的朋友传来消息,swab test一家三口阳了,我才觉得病毒真的近在咫尺,百感交集。

因为这场持久战,大家不管是电话聊天、还是难得见面寒暄,都变成了“你工作有影响吗?” 、 “你登记打疫苗了吗?”、 “你打第几针了?”、 “你有side effect吗?” 每个人的脸上流露的是一种对生活的无奈和对生命的感叹。我们仿佛第一次觉得生活不在我们掌握之中,只能坐等疫情可以一夜之间消失。

然而,也因这次疫情看见了什么叫大丈夫能屈能伸,看见了身边的人是如此坚强无畏。很多亲人朋友因为本来的生意或工作受疫情严重影响而改变轨道。有的改做烘培、有的做laksa外送、健身圈的朋友做起网课、有的直播带货。人,是有韧性,没有跌到最低永远都不知道自己反弹的能力有多么强。其实想想,每十年一次的经济风暴或每隔一段时间的工业革命和推进都是生活当中的改变,只是这次疫情加快了脚步。重点在于,我们是呆坐自艾自怜还是跟上改变的浪潮。

农历新年后疫情严重飙升,为了保障家人安全,超过半年过着独居生活。除了电台每星期一到两次值班后顺道做采购,其余时间都是呆在家里。早上起床浇花、准备早餐、线上经营生意,中午准备午餐,傍晚线上教运动课,晚上做商业培训和自我增值,不亦乐乎。

近日疫情好转,做了test后还是决定回家过中秋。久违的聚餐,40分钟干饭,却聊了4个多小时。谈谈疫情后的旅游计划、谈谈给爸妈买间离我们更近的房子。或许此时此刻,这样的温暖温馨已经是这两年来最大的奢侈。就如同大家说的:“咱跟病毒斗长命,这年,齐齐整整、活着就好。”
【免责声明】

“爱生活iLifePost”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 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