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车祸后遗症跟你回家

当你骑摩哆或开车上下班时,是否也深怕意外忽然上门?当意外真的发生时,下一步该怎么做?要做哪些检查?才能确保车祸遗留下的“后遗症”不跟你回家!

1

在贸易公司担任业务的Kelvin,两个月以来常感到莫名头痛,原本以为是压力太大所致,为抒发压力,他还特地请了一个星期的假出国旅游。回国后,压力消失了,头痛依在,让他忍不住怀疑,是否与半年前骑车发生车祸的头部撞击有关,为了找出原因,他决定上医院好好做一次脑部检查。

从事媒体工作的Carmen亦有类似情况,几个月前她为了赶採访,骑摩哆发生擦撞,整个人被撞倒在地、膝盖受伤,由于伤势不重,没有马上就医,而是买药自行回家涂抹。伤口结痂后,原以为就此没事,没想到一段时间后,膝盖开始酸痛,时间愈久,疼痛次数愈频繁。求诊后,医师告诉她可能与之前车祸遗留的后遗症有关,Carmen听了,后悔当初为何不乖乖到医院接受治疗。

轻微擦撞亦能
随时间发酵成健康隐忧

像Kelvin、Carmen类似的例子并不少见,马来西亚各大城市的人口密度高,摩哆和汽车的数量也很惊人。每次到上、下班尖峰时刻,大街小巷总是车挤人、人挤车。交通情况的混乱,自然就有车祸意外的频繁发生。

由于车辆和摩哆共用大道,经常会发生摩哆骑士被碰撞的意外,但有的骑士或是赶时间,被撞了若没什么大碍,通常会不以为意,殊不知不少车祸所产生的后遗症,往往是当下不自觉,之后才开始发酵,成为健康的另一种隐忧!

“无论是大车祸或小擦撞,都不能轻忽可能带来的后遗症。”台湾大学医学院复健科教授张权维有感而发地说,有时候他很佩服有的骑士“勇气过人”,只要伤势不太严重的车祸碰撞,往往懒得上医院就诊,大都选择自己回家当医生,忽略当中可能引发的后遗症。以台大复健门诊来说,有部分病患就是因车祸伤势未痊癒,导致旧疾复发,必须回医院做复健治疗。

安全帽非脑袋“金钟罩”

“即使戴上安全帽,也不代表头部就是百分之百安全。”国泰综合医院汐止分院神经外科医师姜周礼表示,强迫佩戴安全帽政策还未推行前,医院每天总会送来许多因车祸导致头部外伤或是颅内出血的病患,自从政策上路后,比例已经降低许多。因为如此,却也让民众心存侥倖,误以为安全帽是保护脑袋的“万灵丹”,即使脑部受撞击,也认为还能爬起来走路表示没事,反而延误黄金治疗时机。

尽管有些民众自信满满认为,车祸不严重不必就医检查,但也有许多人是车祸发生时,对后遗症感到忧心,却不晓得该如何判断伤势的严重性?是否需要到医院接受治疗?而感到一头雾水。对此,姜周礼提醒,车祸若发生碰撞,最担心脑部受损而导致后遗症,因此,当务之急是“瞭解脑部受伤的分级标准”,有了基础认识,才能为健康多设一道关卡。

头部外伤分级表

目前常用的头部外伤分级表,共可分为5级。

1. 些微外伤(Minimal):昏迷指数15,伤者本身意识清楚,没有陷入昏迷或失去记忆的情况。

2. 轻度外伤(Mild):昏迷指数为14 或 15 ,伤者出现了5分钟以下的短暂意识丧失或记忆受损情况。

3. 中度外伤(Moderate):昏迷指数为9~13,伤者出现5分钟以上的意识丧失或局部神经受损情况。

4. 重度外伤(Severe):昏迷指数为5~8,此时伤者已经不太能言语,甚至陷入昏迷状态。

5. 极重度外伤(Critical):昏迷指数为3~4,伤者头部伤势十分严重,可能已濒临死亡边缘,需马上急救。

脑震荡无法用药预防
把握72小时关键期

姜周礼指出,“头部外伤分级表”主要是用来判断病人头部外伤程度的依据,目前可分为5级,由于部分慢性颅内出血的病患,可能在受伤后的3个月或半年才出现症状,如何及早发现头部外伤潜在性的危险,也成了避免伤势扩大的关键。

当中最重要的是把握车祸后的黄金72小时,持续观察伤者的“意识情况”,在这期间,伤者要避免抽烟、喝酒,少喝茶、咖啡等含咖啡因的饮料,同时保持充足睡眠与正常作息。

当伤者意识清醒且言谈清楚时,医生通常会建议伤者回家休养,由家属观察伤者情况,此时家属需每隔1小时就和伤者对话,至少持续12小时,才能真正瞭解伤者意识是否清醒。

一旦家属发现伤者出现“意识逐渐不清楚”、“头痛程度明显”、“大量呕吐”、“呼吸困难”、“嘴角或手脚抽筋”、“四肢无力”等情况时,就要赶紧送伤者回医院就诊。

曾经有病患或家属在车祸发生后,为避免脑震荡发生而自作聪明先服药,姜周礼强调,“这是错误观念,从医学角度来看,脑震盪无法透过药物来预防”,根本之道还是得透过正确观察与判断“卡安全”。

3

24小时内先冰敷再热敷
避免隔天筋骨酸痛

除了担心车祸造成脑震荡外,相信许多人也有类似经验,在车祸后的第2天醒来发现自己这里痛、那里酸,只要“轻举乱动”就痛得哇哇叫。张权维解释,车祸导致身体遭受碰撞、肌肉韧带拉伤,但所造成的肿胀发炎情况,得等到12~24小时后,才会逐渐浮现,这也是为什麽多数人总在车祸隔天才出现“全身酸痛”的情况。

若想减少疼痛,张权维建议,可在碰撞发生后的24小时内,先冰敷肿胀部位,每隔2分钟再冰敷5分钟,大约持续5~6次。2小时之后改用热敷,藉此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肌肉韧带,患者可用38~40度的温热毛巾热敷肿胀部位,一天大约热敷2~3次。

至于伤口处理方面,为了避免伤口感染,张权维提醒,一定要把握“干净、干燥”原则,先以清水洗净,再用棉花棒沾优碘涂抹,并以纱布包扎,1天换药1次,同时保持伤口干燥、避免碰水。不过,他也强调上述处理原则,都是针对伤势较轻、可自行回家照护的患者,一旦发现伤口发炎或肿胀程度愈来愈严重,就要赶快就医。

作对检查 理清伤势

除了把握正确照护原则外,还是有不少民众弄不清楚车祸发生后,究竟该做哪些检查才能提早发现异常处?

张权维说明,常见的包括“脑部X光检查”与“脑部断层扫描”,主要是用来观察患者是否有脑震荡、脑出血、脑肿胀等情况。

而“身体X光检查”与“超音波检查”则是判断是否骨折、韧带断裂;若受伤部位在胸部,则可照“胸腔X光”观察是否肋骨断裂、肋膜破洞、出血。

中医首重理气活血袪瘀

相较于西医,中医则对车祸造成的身体损伤有不同看法,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中医院区伤科主任叶裕祥指出,以中医理论而言,损伤程度较轻的车祸会伤气血、较重的则可能伤脏腑,但无论损伤程度是轻还是重,都有可能产生气滞血瘀或气血不足的情况。如果没有妥善治疗,可能导致筋骨酸痛、关节活动功能变差,甚至皮下组织钙化等后遗症。

中医对于车祸造成的损伤首要之务是,针对患者体内“气滞血瘀”情况加以治疗,初期会采取“理气活血袪瘀”治疗;中期除了继续活血化瘀外,若患者筋断或骨折,再辅以“接骨续筋”治疗;后期则视病人体内气血的损耗程度,给予适当的“强壮脾胃、补气养血、滋补肝肾”等治疗。

以车祸造成的常见性骨折为例,叶裕祥认为,无论是单纯骨折或粉碎性骨折,都会造成气血损伤,须先採取活血、袪血、理气止痛的治疗,正所谓“瘀血不去,新血不生”,一旦气血循环不顺畅就容易导致后遗症。

避免推拿导致二度伤害

4

“病人诊疗时,最常问我的就是是否需要推拿。”叶裕祥说,对于车祸引起的瘀青肿胀,不少患者看中医时,要求的第一件事就是请医生先“推一下”,以为只要经过医生的推拿按摩,疼痛肿胀就会减轻许多,其实中医和西医一样,认为患者在24小时内的“急性发炎期”须避免推拿,以免血管扩张,反而更加重红、肿、热的损伤情况。

治疗期间,患者除了要减少走动外,还要少吃寒凉性食物,如冷饮、冰品、西瓜、水梨、橘子等,以免在体内产生湿气,阻碍气血运行。

马路如虎口 行车小心走

车祸发生后,除了拥有正确急救观念,叶裕祥表示,无论采用中医或西医治疗,民众都要乖乖听医生指示,按部就班接受诊治,不要操之过急,才能真正恢复元气。当然,最重要的是避免车祸发生,出门在外,唯有“小心谨慎”,才是确保人身安全的最佳护身符!
【免责声明】
“爱生活iLifePost”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