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洁莹:懂分寸知进退

曾有学生问我,“当一个最好的主持人应该要有什么条件?”,自认不是最好的我当时是这样回答他的,“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

前身为 ntv7 改为教育频道的 Didik TV 开台不久,就因主持人的华语发音将华文试卷读成“华语细菌”而引发争议。话说我曾上网看了这名主持人的片段,她在购物平台以流利的国语、英语和粤语主持,生动带动买气,确实不错。

惟,她并不谙华语,所以她的华语发音不仅有浓浓的广东腔调,遣词用字也明显非常口语化。

其实,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只要放在我们所擅长的地方,那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发光发热的人才。

主持工作亦然。有人谈吐大方适合非常正式的仪式活动、有人幽默风趣适合现场互动性强的活动、有人语言能力佳适合现场需要口译的活动,也有人的风格市井抵死很适合路演直播等。

当然,没有人是完人。就算是所谓的全能主持人,也有他们需要改进的地方或缺点,也可能他们会谨慎选择适合自己主持风格的活动,所以其他人并没发现他们的缺点或不当之处。

尽管新尝试值得鼓励,但也要打有把握的战,准备功课更是重要。这也是为何我们常听别人说的,“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如果是自己不擅长的新尝试,那一名主持人所需做的功课肯定更多。

就算我过去经常以国语主持官方节目,每当那身黝黑的肤色穿上马来服装时,总给人误以为是友族,但也曾因自认不适合而推拒一些国语主持。

比如清真寺开幕仪式和启用礼。哪怕长得再像友族、哪怕对国语主持驾轻就熟,但我不是穆斯林,“名不正则言不顺”,就算念得出马来诗句却无法引述适当的可兰经文。

或比如特定的会馆或社团活动。我曾受邀主持客家会馆活动,允诺前我先和主办单位明言我的乡音是粤语,所以那一口客家话说起来有点蹩脚。

后来,确认主办方要以华语主持,偶尔加几句客家话炒场面即可,我才接下有关主持工作。同时,在活动前还临时抱佛脚,麻烦身为客家人的妈妈帮我恶补那几句需要派上用场的客家话。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放诸任何情况也是同样道理。纵有天赋和擅长,但钻石也需打磨才能发亮闪烁,也需懂分寸知进退,毕竟我们都不可能一套功夫走天下啊!
【免责声明】

“爱生活iLifePost”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 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