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若鹏:规范什么?我们的华语才一流

某补习中心发出“规范华语指南”,惹得我圈中文友大骂。感谢这家中心如此精细地整理出我们的“破华语“,我才看得更清楚了:原来我们的华语好丰富有趣!

这话题我最近刚好谈过,为什么我们说“水草”?为什么说“割车”?许多读者踊跃留言,举出更多我一时没想到的例子。先说“割”吧!为什么转换资产拥有权的手续叫“割名”?心里有多么不愿意转让,才会用刀子一划一划地割对方的名字?这是某种降头吗?和“割车”一样,真想不明白这个词的由来。

倒是“水草”有读者说出它可能的来历,英文是straw,那是稻草,用来喝水,就变水草了(好像也很牵强)。你在茶餐室打包饮料,说要“吸管”,老板可能还要皱眉想一下,说“水草”马上就明白了。说到“打包”,这充分显现我们融天下文化于一国的气度。“打包”可指外带食物:“老板,打包炒面。”也可以是“死”,“老板,你的炒面卖酱贵,看你的店几时打包!”打包等同死亡,这是在香港的意思。

我们受香港粤语影响深远,那是肯定的,哪个用词传神,我们就用哪个。比方说,我用手指点你、碰你、刺你,都不比“?”你有感觉。这个“?”字不常见,我说“笃”你,你就懂了。说去银行“按钱”也是粤语说法,我们都明白是提款的意思,但其实如果你认真想一下,按照字面上的意思来看,这是把一张钞票放在地上,然后像做心肺复苏那样按按按啊!

这包炒面那么贵,我们“公司”吃吧?这个“公司”又从何来?有人说源自马来文kongsi,这也不对,这马来词显然是借用福建话的。咦?怎么没人控诉这样的马来文不规范?我和国家语文局字典部门总监聊过,他说字典是反映民间用语的,并非只是在规范民间用语,只要够多民众在用某个词,这词就收录于字典了。可见所谓“规范”,是会随民情变化的。

你觉得如果某个英国胶在美国推动“规范英语”,会有人鸟他吗?不要说guy,说bloke?不要说bull,说bullock?没有的事,英语去到美国,自然长成现在这个样子了,我们的华语也一样。对动物的稀有品种我们多加保护,怎么对于相对少数的语言文化就要加以灭绝和同化呢?说穿了,便是觉得自己人数少,信心不够,便以强势国家为依归。这些规范华语究竟以什么作为规范?不是台湾,就是中国,但这里是马来西亚。

你以为我反对规范?又不尽然。我觉得各人对语言所坚持的理念不同,那无妨。我很乐意知道这些“规范”,那么在面对不同地区的华人时,便可更有效地沟通。但是,无须把“规范”当成绝对的教条,“我骑脚车去巴刹打包沙爹”这句子对我们自己人说,一点问题也没有,除非巴刹没卖沙爹。这家补习中心要教孩子“规范华语”吗?如果你认同,那很好;如果你不,那么请把你的想法也告诉孩子,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和摸索,就得了。

【免责声明】

“爱生活iLifePost”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 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