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警告
新冠肺炎只是开端 更多新兴传染病将因环境破坏而起

环境科学家警告,如果我们继续忽视传染病和环境破坏之间的关系,COVID-19(又称武汉肺炎、新冠肺炎)之后还会有更多大流行的传染病。

hh1
美国哈茨菲尔德-杰克逊亚特兰大国际机场,旅客为了防疫戴上口罩。

英国独立报(Independent)报导,国家地理学会Campaign For Nature成员、海洋生态学家安立克.萨拉(Enric Sala)博士表示:“我绝对确信,如果我们继续破坏环境、毁林、捕捉野生动物当宠物、食物和药物,那么将来还会有更多这样的疾病。”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2020年3月24日)COVID-19的死亡人数累计来到1万6574例、确诊人数38万2108例。

COVID-19最初是2019年12月从中国武汉销售农产品、海鲜和活体动物的华南海鲜市场传出,不过尚未证实。根据《自然》(Nature)期刊,中国的研究人员认为穿山甲很可能是COVID-19的来源。此后,中国发布了野生动物消费和养殖禁令,并关闭野生动物市场。

然而,环境人士在更宏观的议题上提出警告:人类肆意破坏多样的生态系,使我们与野生动物的距离比以往都更加紧密。

2012年的畅销书《下一场人类大瘟疫:跨物种传染病侵袭人类的致命接触》的作者大卫.逵曼(David Quammen),在研究伊波拉病毒时对传染病产生兴趣,并从那时起就不断警告人们有大流行的风险。

逵曼表示:“高度多样的生态系有许多野生动物、植物、真菌和细菌。整个生物多样性中都存在特殊的病毒。”

“当我们砍伐热带森林以建造村庄、木材和采矿聚落,杀死或猎捕野生动物当食物时,就会让自己暴露在病毒环境中。”逵曼说,“就像拆毁旧谷仓时会尘土飞扬,破坏热带森林时,病毒也会逸出。这些破坏活动都是陌生病毒入侵人类并肆虐的机会。”

“人类入侵野生生物栖地,使人们更接近野生动物。”哈佛大学环境卫生部首席研究科学家、星球健康联盟主任塞缪尔.迈尔斯(Samuel Myers)博士说,“我们知道,其他动物是巨大的病原体库,有许多病原体我们还没有接触过。”

管制、教育有助于减缓虫媒传染病风险 政府也必须介入保护环境

世卫组织表示,虫媒传染病(来自活的生物,可以人传人或动物传人的传染性疾病)占所有传染性疾病的17%以上,每年造成70多万例死亡。

长久以来,虫媒传染病越来越多。根据《自然》期刊上的一项研究,1950年代出现了大约30种新的传染病。到1980年代,这个数字增加了三倍以上。爱滋病、伊波拉、SARS、MERS和兹卡都是知名的人畜共通传染病。

“据信,野味是爱滋病和伊波拉病毒的来源。MERS和SARS则源自活体动物传统市场。”迈尔斯博士说,“像武汉的活体市场,有大量的野生动物被关在笼子里,动物之间和与人类的距离都是极度不自然的状态。”

迈尔斯博士表示,“这是人类入侵自然界加上全球化的结果。一旦病原体从动物传到人类身上,就有能力透过飞航旅行迅速在全球传播。”

管制和教育食用野生动物的危险性有助于减缓这样的风险。“全世界有许多人依赖捕食野生动物获得蛋白质,我不想将它妖魔化为中国人的恶习。”逵曼说,“许多人渴望从自然中取得资源,我们将自然界切割地支离破碎,使自己成为病毒攻击的目标。”

“对于那些依赖猎取自然资源来维持日常生活的人们,我们必须让他们有其他选择。”萨拉博士说,“政府必须介入保护环境,制定规范或禁止野生动植物贸易的政策,企业也能协助。全球生产的粮食可以养活100亿人口,但其中三分之一被我们浪费掉。”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下,意大利米兰街上变得冷清。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下,意大利米兰街上变得冷清。

专家警告:随着开发、人口增长 传染病大流行迟早会再发生

因应气候变迁也是关键工作,气温上升为疾病的传播创造了更适合的条件。迈尔斯说:“现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都出现了疟疾,像肯亚高原,当地气温现在是前所未有的高。”

迈尔斯指出,大自然崩坏的影响远不止传染病的爆发,“我们生产的粮食的质与量也受影响;心脏病、癌症和呼吸道疾病等非传染性疾病、心理健康问题,还有人群流离失所和冲突。”

专家警告,随着生物多样性流失和全球人口预计2050年来到97亿,下一次传染病大流行只是早晚的问题。

逵曼表示:“如果我们控制住COVID-19,是可以为人类的心智感到高兴。但庆祝五分钟后,我们就该为下一个做准备了。”

人们必须了解人类健康与生态保育之间的关系。萨拉博士也说:“这两者之间并非毫无关联。没有健全的生态系统,人类健康就无法永续。过去20年经历的这些传染病就是最好的证明。”

“保持自然环境完整、禁止狩猎和交易野生动植物,包括许多受胁物种,不仅是确实可行,对人类健康和经济也有益。”萨拉博士表示,“对于政府和决策者来说,可以确定的是,保护大自然界是最有效益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