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神道事 110:
千古茶神陆羽

千古茶神陆羽(公元733~804年),唐朝人,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创作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被后人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中国是茶的故乡,唐朝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其间除了朝廷的提倡、社会经济的繁荣等因素外,陆羽及其《茶经》的影响,更应居首功。
中国是茶的故乡,唐朝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其间除了朝廷的提倡、社会经济的繁荣等因素外,陆羽及其《茶经》的影响,更应居首功。

在中国茶文化史上,陆羽所创造的一整套茶学、茶艺、茶道思想,以及他所著的《茶经》,奠定他成为千古茶神的历史地位。

陆羽幼年三岁时,因其相貌丑陋而成为弃儿,被竟陵龙盖寺住持智积禅师带回寺中抚养。智积禅师收养这个弃儿之后,让他削发为僧,收为弟子,期望他以后能继承衣钵。然而,严格的佛门清规戒律,让少年时的他产生返回世俗的念头。

天宝四年(公元745年),十三岁的陆羽离开寺院,来到一个小剧团当伶人。由于他的相貌丑陋,又有口吃,所以并不适合登台演出,只是从事编剧业务。

陆羽的前半生曾经受到四个人的重大影响。这四个人中有两个人是僧人,另外两个人是官吏。两个僧人是智积和皎然,两个官吏是李齐物和崔国辅。

唐玄宗天宝五年(公元746年),河南府尹李齐物被朝廷任命为竟陵太守,他慧眼识英才,看到十三岁的陆羽是聪慧异常,决定将陆羽留在郡府里,亲自教授他诗文。

李齐物后来在一次聚饮中,看到陆羽出众的表演,十分欣赏其才华和抱负,当即赠以诗书,并修书推荐到隐居于火门山的邹夫子那里潜心攻读经史子集。

在人生歧路上徘徊已久的陆羽,这时才真正开始学子生涯,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孤苦无依的陆羽,都得到李齐物的关怀和照顾。

陆羽课余之际,常去西龙尾寻找中草药,为同学治病。有一次去采撷野菊花时,在半山腰一块一丈方圆大坠石旁,发现一泓清泉,后请人开凿泉井。此井旱而不涸,满而不盈,清冽透亮,甘甜爽口,被后人取名为“陆羽泉”。

唐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礼部郎中崔国辅被贬为竟陵司马。是年,陆羽揖别邹夫子下山与崔国辅相识。两人经常一起出游,品茶鉴水,谈诗论文。

崔国辅长于五言小诗,并与杜甫相善。陆羽得其指点,学问又大增一步。他们两人往来频繁,宴谈终日,情谊日渐深厚,成为忘年之交。

世界第一部茶书

天宝十五年,陆羽为考察茶事,决定出游巴山峡川。行前,崔国辅得知陆羽想致力于茶学研究的宏愿之后,毅然赠予他白驴和乌封牛、文槐木书箧等物,从财力上支持他进一步钻研茶学的远大志向。

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陆羽到达吴兴,在乌程县杼山的妙喜寺,与诗僧皎然相识,此后他就住进妙喜寺。陆羽自与皎然结识,直到他们相继辞世,历经四十余年,交情始终不渝。真正达到生相知、死相随,佛缘高情,生死超然的境界。

唐上元元年(公元760年),陆羽隐居吴兴山间,闭门著述《茶经》一书。期间,他经常身披纱巾短褐,脚著蘑鞋,独行野中,深入农家,采茶觅泉,评茶品水,或诵经吟诗,杖击林木,手弄流水,迟疑徘徊,每每至日黑兴尽,方号泣而归,时人称之“楚狂接舆”。

四年后,他根据在三十二州的调查资料,写成《茶经》初稿。其后,在大量读书、翻阅资料的基础上修订成书,唐建中元年(公元780年)《茶经》一书在皎然的帮助下,得以付梓发行。

《茶经》全书系统总结唐代和唐代以前有关茶学、茶艺以及陆羽自己的体会,包括茶的起源、种类、特性、制法、烹煎、茶具、水的品质和饮茶风俗、名茶产地以及有关茶叶的典故和药用价值等,建立一套完整的茶学研究体系。

公元799年,陆羽在年近古稀之际回到湖州青塘别业定居。在那里愉快地度过了晚年,于公元804年辞世,终年七十二岁,葬于湖州天杼山。他逝世之后,后人尊其为“茶神”。他一生鄙夷权贵,不重财富,酷爱自然,坚持正义。

王忠文道长
王忠文道长

若读者们有兴趣了解更多,欢迎致电询问:

中华道学研修中心
ZHONG HUA DAO XUE CENTRE & SERVICES

3-1, Tingkat 1,
Jalan Temenggung 3/9,
Sek 9, Bandar Mahkota Cheras,
43200 Cheras, Selangor.

电话:
016-607 8299
011-3676 8299
03-9547 6888
【免责声明】
“爱生活iLifePost”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