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道恭喜 各籍贯贺语好有趣

A

马来西亚华裔籍贯不少,方言主要分为9大类,即福建、广府、客家、潮州、海南、广西、福州、兴化、福清及“其他”小方言群。

其实,各籍贯都拥有各自独特的传统祝贺语,就如“恭喜发财”,便有各自不同的发音和说法。广东人会说“Gong Hei Fat Choi”,但广东新会人却是说“Kung Hai Fat Choi”,从词汇的“恭”字中,不难发现两者之间的发音和音调,都有所差异。

此外,同样是闽南语系的福建和海南话,虽然听似一样,惟无论在咬字或音调上,都有些许变化。举例,恭喜发财在海南话呈现是“Keong Hee Huat Chye”,但福建话却是“Giong Hee Huat Zai”。

海南·“你吃茄子了吗?

海南人在新年期间都会说“Jiak Gui Bo?”,也就是“你吃茄子了吗?”,因为海南话的茄子,是“比较好”(海南话发音)谐音。

后辈在新年期间须向长辈敬茶拜年,例如女儿向父亲敬茶时,会说:“Ah ie Eng Lang”,意思是“爸爸,身体硬朗”,皆因海南人认为,比起“健康”二字,更希望长辈们能“身体硬朗”。

在海南语里,红包的读音是“Ang Bang”,不是俗称的“Ang Bao”,因为“Ang Bang”是红封的意思,寓意较为吉祥。而当长辈给后辈红封时,一般都会说:“Guai Guai Pak Du”,意即“乖乖读书”。

客家·家中添男丁 年十三“添灯”

客家人如果添了男丁,在年十三就必须“添灯”。
客家人如果添了男丁,在年十三就必须“添灯”。

客家口音其实与普通话(中文)最为相近,惟传统的文化习俗,如适逢在大年初三,家中主妇必做的“送穷鬼”、年十三的“添灯”习俗,都能体现客家人的孝道精神。

客家民系是汉族的一个支系,中国西晋时期因八王之乱,大批汉族为避难,从黄河流域南下逃命。客家人逃到山区,即“客家母亲河”汀江流域,经过了数个朝代的乱局,许多汉族都集中在该地,逐渐形成客家民系。

后来南迁汉族,所以被称为“客人”,同时,基于客家话是从北方话慢慢演变而成的,故与中文较为相近。例如,潮州话的“去哪里?”发音为“Ke Di Goh”、福建话是“Ki De Lok”,而客家话则是“Qu Lai Wui”,与中文较为相近。

出嫁女带鸡腿回娘家

此外,适逢农历新年,客家人有许多习俗,包括在年初二时,已出嫁的女儿必须归零(即回娘家),并且要携带两层的2只鸡腿“Gai i”和菜粄“Lo Pet Ban”带回给父母,寓意好事成双,孝敬父母。

同时,古代因物资缺乏,大家都怕穷,因此都会在年初三,进行“送穷鬼”(Song Kiung Gui)的习俗,意味送小人的意思。以前,客家人都不会在年初三互相拜访,而家庭主妇们都会将家里肮脏的垃圾,都扫到路边,然后放火烧掉,送走小人才能迎接财神。

此外,客家人也会在年十三,进行“添灯”(Tiam Deng,与添丁谐音)的习俗,即如果家中添了一名男丁,后辈必须在这一天,于家里或到池塘挂灯,告诉祖宗,家里又多了一名子孙这桩喜事。

福州·新年讨Oil Bao

如果福州人问你要不要“Oil Bao”,一定要大大喊“要”哦!
如果福州人问你要不要“Oil Bao”,一定要大大喊“要”哦!

福州人在新年期间说的祝贺语,与其他籍贯并无太大分别,但福州语恭喜发财、身体健康和新年快乐,与福建语却大有不同。

例如身体健康在福州语的发音是“Xin Teh Giong(与粤语“姜”同音)Kong”,而恭喜发财(Kung Hei Huat Chay)内“发”字的发音,较为高音。同时,向长辈讨红包时,记得福州语是“Oil Bao”,不是“Ang Bao”。

过年期间,小孩们都爱在家外放鞭炮和玩耍,而“玩耍”二字的福州语,则是“Ka Lew”,福建语则是“Ti To”,这些就是两种方言发音的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