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病人,有这样的主诉:手指一弯下去就打不开,要用另一只手“掰”一下才会弹回来,还会听到“啪”一声。他们通常认为是最近滑手机太多、打电脑太久、做家事做过头了。但当我顺口问一句:“最近血糖有偏高吗?”常常换来的是惊讶的表情。
哪些症状应该提高警觉?
基因医生张家铭说明,这种情况,在医学上叫做“板机指”,是属于“腱鞘发炎”的一种。它不见得是因为用太多,有时反而是身体在提醒我们:血糖可能早就悄悄失控了。
第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手指会卡住。尤其是拇指或无名指最常见,弯曲后无法顺利伸直,有时得靠另一只手帮忙“掰回来”。当“啪”一声响起时,就像在提醒我们,关节和肌腱之间的滑顺机制出问题了。第二,是清晨特别僵硬。很多患者会说:“刚起床时最难活动,过一阵子就好些。”这是因为睡觉时手部长时间不动,肌腱与腱鞘之间的黏着更明显。
再来,手掌靠近手指根部常会摸到一颗小硬块,有时按压会痛。那是肌腱长期摩擦造成的结节或纤维化,代表发炎已经一段时间了。此外,有些人在手指活动时会感到酸痛或酸胀感,尤其是在握东西或弯曲手指时更明显。这种痛常常发生在初期,也可能延伸到整根手指。
如果拖得太久不处理,症状可能会变严重,导致手指活动越来越受限、甚至无法伸直。这时候就不只是卡住,而是肌腱开始产生沾黏,影响日常生活。
不只是“用太多”的问题 更要留意血糖代谢的警讯
很多人一开始都以为是手太操了、太累了,像是:滑手机滑太久、传LINE传到手酸;长时间坐在电脑前,滑鼠点个没完;一天到晚弯腰擦地、洗碗拖地,做家事做到手软;还有抱小孩、搬重物,左右开弓停不下来。这些确实可能让肌腱过度使用,但如果症状反覆出现、两只手轮流发作、特别是早上起床时最明显的僵硬与卡住感,那就要提高警觉了。问题可能不只是用太多,而是身体的代谢出现状况,特别是血糖控制正在悄悄失衡。
这些手部的变化,很可能是长期高血糖导致的“糖化压力”,在我们的肌腱与腱鞘中慢慢累积,造成组织变硬、发炎、卡住。这不是单纯的疲劳,而是一场代谢慢性病的前哨战。
血糖高 让肌腱像老橡皮筋一样又硬又脆
长期高血糖会让身体的蛋白质被糖分子“附着”,形成“糖化终产物(AGEs)”。这些物质会让肌腱和腱鞘不再柔软,变得像老化的橡皮筋一样难以伸缩,拉久还可能“断裂”。研究发现,糖尿病病人出现肌腱问题的机率明显偏高。
2024年的一项研究追踪了702位糖尿病患者,发现将近一半出现板机指、腕隧道症候群等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和血糖控制、病程长短、是否并发肾病或视网膜病变都有密切关联。
检查是帮我们厘清背后原因的关键第一步
如果你有下列症状,建议不要只是“等等看”或以为只是过度使用:
.手指早上起来卡住、动不了
.手掌根部摸得到硬块、会痛
.手指弯曲后卡住,弹开会有声音
.这一只手才刚好,另一只又来
除了肌腱超音波检查,也建议一起抽血检查空腹血糖与糖化血色素(HbA1c)。不少人正是因为手指卡住,才意外发现自己已进入糖尿病前期,进而开始重视身体状况。
身体很聪明 它总会先提醒我们
身体不会无缘无故出毛病,它总会先给你机会处理。板机指或腱鞘发炎,也许就是身体为我们设的第一道提醒。这时候,我们该做的,是听懂它的讯息,开始改变。可以从以下几件事开始:
.稳定控制血糖,少糖多纤
.练习伸展运动、舒缓肌腱
.使用护具、减少手部过度使用
.必要时接受局部注射、或考虑手术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