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是喜欢吃海鱼,台湾64岁李先生热爱海钓,为此,考了船员证,还拥有一艘小船,有空就出海钓鱼,午餐吃鱼、晚餐也吃鱼。但日前接受健康检查,报告让他傻眼,肾功能只剩下正常人一半,而尿液中重金属“砷”超标五倍之多。医师研判原因为长期食用海鱼,累积过多重金属“砷”。
★肾受损风险 高出1.67倍
台中荣总肾脏科医师钟牧圻指出,李男在健检前自觉身体健康,没有恶心、呕吐、黄疸或疲倦等中毒症状,但重金属检测结果异常,尿液中砷浓度高达586.9 μg/L,远超过正常值(<100 μg/L),而其他重金属项目均正常。
钟牧圻研究团队分析,以中台湾为例,1600多名到院接受健康检查民众的报告,发现多重金属(如砷、铅、镉)暴露与肾功能下降,仍着显著关联。进一步研究显示,若民众长期暴露于重金属,肾功能受损的风险比一般人高出约1.67倍;若合并叶酸缺乏或高尿酸血症,风险提升至2.83至4.16倍。
值得一提的是“砷无声伤肾”,钟牧圻说,砷对人体肾脏有潜在危害,肾毒性极强,若经由饮食、水源或环境长期摄入,可能导致肾功能持续恶化,却不自知,因为早期重金属污染,几乎没有症状,就跟李先生一样,如等到恶心、呕吐、黄疸或疲倦等中毒症状时,几乎已是病情严重,建议中老年人应该定期接受尿液检测。
钟牧圻表示,环境重金属主要来源为食物、饮水和工作环境,民众务必少吃不明来源的草药、未经合法检验的保健食品、矿物质补充品,或受污染的大型深海鱼虾。
医师研判,李先生体内累积过多重金属砷,就是长期食用海鱼,嘱咐他不要再吃海鱼,并给予解毒剂,肾功能才逐渐恢复正常。
台中荣总肾脏科主任游栋闵表示,该名个案经饮食卫教,并使用解毒剂 Acetin(爱克痰)治疗后,两个月内尿砷值降至正常,肾功能也从中度损伤恢复至接近正常(肌酸酐清除率回升至85.9 mL/min)。
游栋闵提醒,民众如出现不明原因肾功能异常,就应考虑重金属可能性,接受尿液检测。透过完整检查与早期介入,有机会防止肾脏进一步恶化,甚至逆转肾功能。
★只吃鱼肉 避免食用鱼头鱼皮
林口长庚医院毒物科主任颜宗海指出,鲸鱼、鲨鱼、旗鱼、油鱼、鲔鱼等深海鱼,属于食物链顶端,因海洋工业污染严重,就可能引发甲基汞污染,若食用太多深海鱼,血液中甲基汞的含量增高,就会影响身体健康。
如何吃深海鱼,才健康?颜宗海提出四大建议:
1.注意份量,一星期最多吃“半个巴掌大”,大约80至100公克鱼类。
2.只吃鱼肉,避免食用鱼头、鱼皮、内脏及脂肪等部位。
3.避免高温油炸,这将破坏营养,反而更不健康。
4.孕妇、婴幼儿应该避免食用深海鱼,以免影响胎儿及婴幼儿脑部神经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