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70多岁女性,出现发烧、全身无力、频尿等症状,至诊所就医症状未改善,又出现寒颤、腹泻等症状,再至急诊就医,医院通报该案感染“兔热病”。台湾疾管署表示,个案于潜伏期没有从事户外活动且无动物接触史,也没养宠物,感染原因厘清中。
台湾卫福部疾管署发言人曾淑慧说,经疫调发现,确诊个案有慢性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饮食以熟食为主,潜伏期无国外旅游史。
疾管署防疫医生林咏青说,个案于潜伏期无国外旅游史,亦无从事户外活动且无动物接触史,家中无饲养宠物,住家周边无草丛或工地等风险环境,且未受蚊虫叮咬;因此,目前感染原因正在厘清中。
疾管署指出,兔热病为人畜共通传染病,病原菌为土伦病法兰西斯氏菌,主要野生动物宿主包含兔子、野兔、田鼠、麝香鼠、海狸、水鼠。以病原菌循环存在于媒介节肢动物及各种哺乳类、鸟类、爬虫类及鱼类之间,低剂量即可致病,潜伏期与暴露剂量有关,通常为三至五天,也可长达14天,流行地区包含北美洲、欧洲、亚洲及中东地区。
兔热病传染途径多元,人类可经由吸血性节肢动物,通常为硬蜱和鹿蝇叮咬、接触受感染动物组织、食用受污染的食物与水或吸入受病菌污染的尘土而感染。目前无人传人病例报告,风险族群为实验室职业暴露及从事野外活动者。
疾管署提醒,应避免接触野兔、啮齿类等野生动物,也应避免生食野生动物或畜肉,前往流行地区应着长袖衣裤或使用政府核可的防蚊虫药剂以避免受节肢动物叮咬,处理动物尸体,尤其兔子时,需佩戴口罩、防水手套,避免接触或生饮未经过滤消毒的水。
若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或免疫功能受损者,如出现高烧、寒颤、淋巴腺肿、病原侵入部位出现愈合缓慢且疼痛的溃疡、咽头炎、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尽速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