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字
字

人妻ChatGPT上瘾 一天800则对话 影响健康与婚姻

随着人工智能ChatGPT越来越渗入生活中,许多人开始产生依赖,并深信Chat GPT是无所不能的专家,甚至超越对现实生活中的医生、婚姻谘商师等各领域专家的信赖,这是正常的吗?

专家认为过度依赖人工智能,失去自我判断选择的能力,恐怕已经深陷“ChatGPT成瘾症”,生活脱节,难以自拔。

台湾身心科医生杨聪财指出,人工智能(AI)如同一把双面刃,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潜藏着负面影响。其中,“ChatGPT成瘾症”的浮现,需要关切后续对生活与认知的影响。杨聪财说,ChatGPT成瘾症是指个体对使用ChatGPT或其他类似AI聊天机器人产生过度依赖与沉迷,导致生活功能、身心健康及人际关系受到显着负面影响的行为模式。

强迫性使用难以自拔

杨聪财表示,ChatGPT成瘾症的主要特征包括强迫性使用、时间与精力投入过度、耐受性增加、戒断症状、功能受损、逃避现实、隐瞒行为,以及与AI建立起类人般的亲密关系,对其产生情感依赖,甚至爱恋。

在生理层面,杨聪财指出,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可能影响视力、颈椎、腕隧道等;在心理层面,可能出现焦虑、忧郁等精神疾病,对现实人际关系兴趣降低,情绪调适能力下降;在社会层面,可能导致婚姻关系破裂、家庭冲突加剧、学业或工作表现下滑,甚至失业。

多重因素交织而成

而ChatGPT成瘾症的形成原因,杨聪财观察发现,包括反射个体内在需求、AI技术特性以及外部环境多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个体的情感需求未满足、自尊心低落、逃避现实等,可能驱使其寻求AI作为慰藉;AI的高拟真度、即时回馈、个性化功能,使其容易成为情感替代品;现代社会的高压力、人际疏离感,以及AI的便利性,也增加了成瘾风险。

全球多起案例浮现

杨聪财说,ChatGPT成瘾症虽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但类似的“爱上AI”或对虚拟角色产生依恋的案例在国际上已有报导,如日本男子与虚拟偶像“初音未来”举行婚礼,英国女子与ChatGPT“离婚再恋”等,显示这是一个全球性的新兴现象。随着AI技术的普及和拟真度提升,AI成瘾症的发生率可能会逐渐增加。

台湾成瘾案例

杨聪财分享台湾ChatGPT成瘾症案例。一名已婚女性每日习惯使用超过800则讯息与AI互动,严重影响睡眠作息、视力健康;在心理层面,她将AI扮演成“喜爱的网路偶像样貌”,并以其真实姓名称呼,表明已经将虚拟与现实混淆;在社会层面,女子对AI的过度沉迷直接导致婚姻关系破裂,工作效率下降,社交活动减少;在精神灵性层面,过度投入虚拟世界,可能导致对真实生命意义的迷失。

多管齐下治疗策略

ChatGPT成瘾症的处理需兼顾个体内部调整与外部支持,采取多管齐下的策略。杨聪财说,首先要帮助个体正视成瘾问题,提供相关知识,探索深层需求,设定改变目标;其次是用健康的现实活动取代AI使用,发展兴趣爱好,拓展社交圈,学习情感表达;再者是改善人际关系,透过沟通训练、家庭谘询重建连结;此外,设定使用时间、情境限制,必要时寻求精神科医生、心理谘询师或成瘾治疗团体的专业协助,进行综合性治疗。

在科技中寻求平衡

ChatGPT成瘾症的出现,提醒大众在拥抱AI便利的同时,也要警惕其负面影响。个体需要自律,家庭、社会乃至政府也需共同努力,推广健康AI使用观念,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对AI技术进行伦理审视。

iLifepost Logo 下载 iLifepost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