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的纷繁复杂中,钱财常常如同一股无形的力量,将众生紧紧地搅合在一起。当我们接受他人的钱财时,无形之中也承接了与之相伴的业力,这其中既有善业,也有恶业。若钱财中恶业较重,接受者也会不可避免地沾染上那一部分恶业。
以赌博为例,参与赌博所获得的钱财,往往带着赌的业力。一旦拥有这些钱财,人们就容易陷入赌博的漩涡,难以自拔。在人间,任何不务正业产生的钱财,都不可避免地带有恶业。
回溯往昔,每个行业都供奉着祖师爷,无论是木工、泥土工,还是剃头匠、裁缝等,各行各业皆有其祖师爷。供奉祖师爷的意义,在于提醒从业者,行业的存在是为了服务他人、造福社会,而非敛财逐利、偷工减料、投机倒把。当人们心怀敬畏之心从事行业时,钱财中的业力也会相应减少。
然而,在当今社会,人们对金钱的追逐愈发疯狂,由此产生了诸多恶业。就拿开工厂来说,过去许多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垃圾,直接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这些垃圾带来的恶业,至今仍是我们沉重的负担,需要花费漫长的时间和巨大的精力去清理,尤其是塑料垃圾,其危害更是深远。
除了对环境的破坏,钱财来得太快也会让人心生不安。许多人因一夜暴富,开始追求奢华腐败的生活方式,沉迷于吃喝玩乐之中。这种生活方式不仅导致人的精气神大量流失,更会让人的灵性逐渐下降,使人慢慢堕落。古人云:“三日不读经,面目可憎。”人不读圣贤书,就容易被各种不良资讯所迷惑。如今,电视、电脑等电子装置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而比它们更可怕的是手机,它如同一个无形的恶魔,不断地吸食着人们的精气神。
钱财蕴含的业力
会赚钱是一种福报,也是个人努力的结果;但会花钱则是一种智慧。如何运用这份福报,是将其用于享受,还是用于修行,这就需要我们具备足够的智慧。很多人有钱却不知如何合理花费,这往往是因为前世缺乏智慧的修行。钱财中蕴含着业力,无论钱财来自何处,哪怕是父母给予的,我们也需要承担相应的业力。父母的遗产,若源于正业,接受者自然受益;但若是父母通过杀业等不正当手段获取的钱财,子女使用后便要承担相应的业力。
有一位做生意的朋友分享了一个现象:一些人在购买电器用品时,利用商家“七天内无条件退货”的政策,临时使用后再退货。如果人人都钻这样的空子,买卖生意必将难以维持。这种现象反映出,人穷往往是因为过于精明,总是想着占小便宜,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如今,做账目时合理漏税的现象屡见不鲜。虽然被称为“合理漏税”,但实际上这是钻法律的空子,这种行为同样是在损耗福报。公共财产如同一块大蛋糕,每个人都想从中多拿一份,大家都抱着占便宜的心态,最终每个人的福报都会迅速下降。
曾经,公家单位中许多人因贪图小便宜,导致单位经营不善,自己也面临下岗的困境。人要想富贵,就应该拥有富贵的心态,懂得付出。而不是想方设法利用手中的权力,绕过法律谋取私利,这种行为是逆天而行。如今,城市中许多人患病、婚姻出现问题,往往需要反思自己是否赚取了非分的钱财。有些钱财虽然在表面上是合法的,但未必得到老天的认可。那些善于钻空子的人,虽然看似聪明,在金融、期货等领域也能赚取财富,但这种财富往往难以长久。非分的钱财会克伤婚姻、损害身体。比如有人从事六合彩等非法赌博活动,虽然短期内赚了不少钱,但没过几年,不仅赔光了钱财,夫妻关系也变得日益紧张,这都是钱财带来的因果报应。
钱财并非无中生有,当我们付出少而得到多时,就意味着别人在为我们付出,我们就会欠下别人的人情。一直欠人,最终必然会陷入贫穷的境地。修道之人若想参透钱财的奥秘,否则将陷入无尽的苦恼之中。因此,对于一些补贴等利益,最好不要去争抢,让给真正需要的人,久而久之,自己反而会逐渐富贵起来。如果一直想着不劳而获,那便是饿鬼的相。
行善积德并非空谈
那么,财富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古圣先贤早已告诉我们,这其中蕴含着因果关系,种善因才能得善果。要想发财,这是果报,而因则是财布施。当我们用财力去帮助他人时,自然会收获财富;帮助他人的程度越深,这个因就越殊胜,果报也就越丰厚。我们从事的行业只是缘分,当善因遇到合适的缘分,果报就会显现。所以,命中有财富的大富长者,无论从事何种行业,都能发财,因为他们命中有这个因。而命里没有财富的人,即使强求也难以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