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字
字

8年前中风倒地 老翁每天靠这运动痊愈

图/翻摄自小红书

78岁的老翁8年前因脑梗塞倒地不起,尽管送医及时,但仍留下行动不便、说话不清等后遗症。为了不给家人添麻烦,他透过持续活动与说话进行复健。从最初只能走几公尺、10公尺、20公尺慢慢进步,现在不仅行动自如,身体更是日益康健。医师表示,中风后的复健不必拘泥于黄金期,只要持之以恒地活动手脚,不仅能增强行动力,更能提升脑力。

持之以恒活动 老人从瘫痪迈向健康

这位老先生表示,他从一开始无法行走,透过不断努力,慢慢从10公尺、20公尺的距离开始进步,现在还能拉30下单杠活动颈椎。现在他常常到公园和老人家一起运动,即使独自散步也不再担心跌倒,家人也都十分放心。

此外,老先生还建议患者要多找人聊天或阅读报纸,能使口齿活晰、头脑更加灵活。8年来他即使在冬天,手脚也不冰冷,颈椎不适的问题也大幅改善,甚至能自己洗衣服、晒衣服。他说他每天早餐吃一碗小米粥或米饭、馒头等,再搭配鸡蛋和一份牛肉,都对身体大有裨益。老先生不断强调,养成勤奋的好习惯,不要偷懒,就是维持健康的不二法门。

中风预后 把握黄金期持续复健是关键

宏仁医院医疗副院长苏俊郎表示,虽然中风预后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发病时的严重程度。如果一开始中风出血或梗塞位于重要的生命中枢,重则死亡轻则成植物人或重度卧床;但若是出血或梗塞部位在运动区域,只要不是太严重,即使起初病人严重到半身不遂、无法行走,只要把握中风后六个月内的黄金期,并在之后持续活动,情况必定会愈来愈好。

苏俊郎进一步解释,中风后的黄金复健期约为六个月,前三个月的进步速度较快,三至六个月则相对缓慢,但仍会有所进展。根据神经修复的理论,约六个月后就会达到高原期。因此,他通常会告诉病人,只要在中风六个月后努力持续复健,情况就能稳定下来。但即使过了修复黄金期,天天努力活动复健,还是会有进步空间。

持之以恒 自主训练是复健的关键

苏俊郎指出,这位老先生能够在家自主复健十分难能可贵。透过训练较无力的手脚、练习平衡和移位等,都是复健的重点。在台湾,这些训练都能在医院的复健科完成,在治疗师的带领下使用各种仪器,对复健很有帮助。不过,这位老先生最了不起之处,在于他可能过去就有运动的基础,加上强大的意志力。

毕竟复健是一场马拉松,需要持之以恒,而他正是付出了努力,透过不断训练,让自己慢慢好转。重点是,他的神经确实正在恢复当中。

这位老先生的大脑梗塞位置应该不算严重,而且十分幸运,虽然一度有手脚无力的情形,但可能血栓很快就打开了,留下的后遗症并不严重。再加上他持续不懈地训练,才能重拾日常生活能力。

多方刺激 预防老年失智的良方

苏俊郎也提到,随着年纪增长,不管有无中风,失智的风险都会提高。因此,多与人交谈、阅读报纸等社交活动十分重要。目前台湾正大力推行长者社区据点,就是希望透过互动、手作等活动,刺激长者的脑部运作。

除了唱歌、跳舞、劳作等,也都会安排运动和肌力训练课程。这些活动不仅能强化体能,也能促进脑力。

国际研究已证实,运动能够延缓脑部退化,降低失智风险,证据等级相当高。至于饮食部分,除了摄取米粥、米饭等淀粉类,鸡蛋、牛肉等优质蛋白质也不可或缺。毕竟高龄者容易有肌少症,透过运动训练搭配充足的蛋白质,才能维持肌肉量。

平日训练 储备体能避免卧床

苏俊郎指出,台湾长者最大的问题,就是一旦卧床,肌肉便会快速萎缩,甚至可能再也无法站立。因此平日的运动训练就显得格外重要,唯有储备足够的体能基底,才能避免一旦生病住院就卧床不起。

除了极为严重、伤及重要部位的中风病人外,即使过了所谓的黄金期,透过自主活动和训练,仍然能够逐步刺激脑部恢复、增强行动力和平衡感。苏俊郎表示,中风病人的预后,取决于受伤位置的重要性,以及血栓是否及时打通。如果受伤部位不那么重要,或血栓能快速疏通,脑部水肿消退后,身体功能就有机会恢复正常。

◎ 谘询专家/苏俊郎医师

iLifepost Logo 下载 iLifepost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