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炎时,恶心想吐、上吐下泻是极难受的症状,除了就医服药、多休息提升复原力,营养师提醒掌握“低渣饮食”诀窍,并可自制“电解质补充液”,就能兼顾每日热量的需要,且不造成肠胃负担,更快痊愈!
低渣饮食减低肠胃负担
彰化基督教医院营养暨膳食部营养师沈佩盈表示,肠胃炎期间适合“低渣饮食”,减少食物消化后于肠胃道留下的残渣,藉此降低粪便体积、减少肠胃刺激,让发炎的肠胃休息。
肠胃炎期间饮食要“均衡”,以少量多餐方式进食,可把原本一日三餐的份量平分于5~6餐,并补充足够水分。若上吐下泻情况改善,可从流质饮食逐渐转为软质饮食、普通饮食,缓慢增加纤维摄取。
沈佩盈说明,肠胃炎不是只能吃没有味道的白稀饭、白吐司,若想变化,烹调方式可选择蒸煮烫炒,如清汤面、蛋花汤、蒸蛋、豆花、无糖滤渣豆浆、嫩豆腐、蒸鱼肉、鸡胸肉、瘦肉等,都是可食用的淀粉、蛋白质类食物。
黄豆、黑豆和皇帝豆等豆类,含不易消化的寡糖,吃太多易让肠道产生大量气体,让人胀气,但“豆类加工制成的滤渣豆浆、豆花、嫩豆腐、豆包、豆干,烹调后变得较好消化、不易产气,可适度食用。食用后可视身体状况调整摄取量。”沈佩盈补充。
另外,也可选择蔬菜清汤、滤渣的蔬果汁、软质水果,可视情况少量食用香蕉、去皮苹果,当作点心补充纤维质、植化素。
为防止饮食二度刺激肠胃,肠胃炎期间应避免高油、高糖及刺激性食物,注意电解质平衡,市售运动饮料相对糖分太高,口服电解质补充液较佳。
沈佩盈表示,若无法即时取得市售的电解质补充液,有文献指出,可在家自制电解质补充液,制作方法为:
1公升水+半茶匙盐(约0.75g)+6茶匙糖(约24g),亦可另加半杯(约100mL)无渣柳橙汁,或一些香蕉泥,以提供钾离子,增加适口性。
多留意,腹泻好得快
沈佩盈补充,大人小孩都可能得到肠胃炎,若只能喝奶或开始尝试副食品的婴幼儿肠胃炎,视其发展阶段,建议照顾者采取以下措施:
(1)母奶宝宝:建议妈妈不要停止喂奶,因母奶是此时期宝宝唯一的食物来源,对孩子而言,母奶反而易消化、好吸收,且当中所含营养成分是抗体及免疫因子来源,可增加宝宝抵抗力,降低过敏、呼吸道(肺炎、气喘)及消化道(肠胃炎)疾病的风险。宝宝若肠胃炎,会经历一段时间的腹泻,此时妈妈要帮宝宝勤换尿布、水洗屁股,也可与医师讨论是否涂抹凡士林、屁屁膏或其他药物,避免宝宝的屁股出现尿布疹。
(2)配方奶宝宝:可视情况暂停一两餐喂食,或减少喂奶量,观察宝宝恶心、腹泻、哭闹等情况。若严重腹泻,可尝试无乳糖配方奶,待症状缓解后,再换回原本的配方奶。
(3)副食品宝宝:待其腹泻较缓解,可先尝试进食薄盐米汤、白粥、白吐司等,适应后再增加蒸蛋、鸡胸肉、软嫩蔬果等软质饮食,避免油腻食物及甜食,并少量多餐。
不论宝宝发展到哪个阶段,都要避免孩子产生脱水现象,可使用婴幼儿专用电解质水,补充水份及电解质,若严重腹泻、脱水,应尽速就医。
至于成人,肠胃炎期间采低渣饮食外,要避免吃饼干、洋芋片等很干的食物,同样也要注意补充水分。
想减少上吐下泻的机会,选择新鲜的食物、生熟食分开处理、澈底煮熟、留心保存温度,并维持勤洗手、戴口罩防细菌、病毒传染的习惯,才能避免病从口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