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16岁少女最近2、3个月发现手部出现奇怪的小水泡,有时会发痒、红肿,原以为只是汗疱疹或荨麻疹,在诊所反覆治疗都没有效果,直到手脚出现红疹,手掌及脚底甚至开始脱皮,手臂上也莫名有许多瘀青,才前往医院求诊。经过医生检查,认为上述症状相当可疑,抽血检验证实少女罹患“二期梅毒”。
辅仁大学附设医院儿童急诊科主任王圣儒在脸书粉专“守护儿童急诊的小白医生 – Dr.王圣儒”说明,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引起的性传染病,若未治疗会分成4个阶段,首先是一期梅毒,感染后约3周,生殖器或口腔出现无痛性溃疡(硬下疳),但常常被忽略。
王圣儒进一步表示,二期梅毒是感染数周至数月后,全身可能出现红疹,特别是手掌、脚底的“铜币疹”,伴随脱皮、扁平湿疣、淋巴肿大,甚至有发烧、肌肉酸痛、掉发等症状;接着是潜伏期梅毒,表面症状消失,但病菌仍潜伏体内,可能持续数年;最后则是三期梅毒,数年后可能侵犯心血管、神经系统,导致失明、瘫痪或失智。
医生透露,该名少女的症状符合典型的二期梅毒,但患者误以为是普通的皮肤病,因此延误了治疗,所幸梅毒在早期透过盘尼西林治疗效果极佳,只要按时用药,大部分患者都能完全康复。
王圣儒强调,发生性行为时,使用保险套仍是最基本的防护措施,并建议有性行为的青少年应定期检查性病,如梅毒、HIV、淋病、披衣菌感染等,若出现生殖器溃疡、手脚红疹、异常掉发、皮肤脱屑,请尽早至医院检查,不要自行乱擦药,最后提醒梅毒不只透过性行为传播,口交、亲密接触也可能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