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字
字

帝王“诛九族”指哪九族?

古代的刑罚中,最重的恐怕就是“株九族”。

“诛九族”最早起源于西周时期,西周时中国正处于宗法制的统治下,血缘关系是当时人们最坚固的联系,宗族观念极强的古人认为族亲至关重要。

《三字经》也曾对九族有所解释:“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翻译过来就是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还有自己,甚至还包括自己的儿子、孙子还有曾孙和玄孙。

简单来说,九族就是从自己开始,往上往下延伸至四代。在封建王朝中,皇权神圣不可侵犯,皇帝是社会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不容任何人冒犯。

皇帝的意志就是天下人的意志,没人能违背皇命,众人都对皇权马首是瞻。既然如此,皇权如此的权威,又为什么会出现“诛九族”这样的刑罚呢?

那是因为无论在什么朝代,只要有压迫就会有反抗,一些对皇权不满的人就会抓住任何机会来造反,而皇帝为了威震四方,便想出了个诛九族的罪名。

诛九族也可指三个人的族,这三个人分别是父三族、母三族和妻三族。这里的九族与上述多少有些不同。简单一点说,父家三族是指姑姑及子女、外甥一家,以及亲生父母和亲兄弟还有自己的亲生儿女。

母女三族是指外公外婆、亲娘舅,以及母家兄弟;妻三族指妻子的弟弟、岳父岳母等。这九族看下来,我们不得不感叹“诛九族”刑罚的残忍。

我们可以换算一下,一代人在古代短则三四十年,长则七八十年,能做到四世同堂的家庭都极为难得,如果九代同堂的家族可谓是少之又少,所以对古代人来说,诛九族不可为不狠。

哪些人被判过诛九族?

既然“诛九族”这么残暴,那么历史上有哪些人被判处过“诛九族”的刑罚呢?别看影视剧里经常把“诛九族”挂在嘴上,其实历史上真正被诛九族的没有几人,很有名的也只有两人而已。

第一个被诛九族的人便是隋朝的杨玄感。他出身官宦世家,父亲杨素在隋朝官任司徒,曾帮助隋炀帝夺得皇位,平定汉王杨谅之乱,可以说是有从龙之功。

但杨素死后,杨玄感继承爵位还升任礼部尚书,家里经常高朋满座。这时隋炀帝的猜疑之心越来越重,而杨玄感也生出了不臣之心。

大业九年,二次征战高丽的隋炀帝没想到后院失火。杨玄感趁此机会起兵造反,但显然杨玄感低估了隋炀帝的实力,正在前线打得热火朝天的隋炀帝被迫回到京城,很快便歼灭了杨玄感的叛乱。

捉到杨玄感后,隋炀帝对其恨之入骨,进行了百般折磨。同时,隋炀帝诛了杨玄感的九族,还将其改姓为“枭”,以示惩戒。

历史上第二个被诛九族的人,便是明初的大臣——方孝孺。严格来讲,方孝孺并不是被诛了九族,而是十族。

明初靖难之役后,燕王朱棣入主南京,方孝孺作为当时的文臣之首,可以说是风向标一般的存在。朱棣为了让方孝孺投靠自己,也是用尽手段,威逼利诱样样齐全。

但方孝孺一身硬骨头,丝毫不服软,最后气急败坏的朱棣对方孝孺说:“你不怕我诛你九族吗?”

方孝孺:“你就是诛我十族也不怕!”

朱棣被激怒,竟真的命人诛了方孝孺十族,这十族是除了九族之外,他的“门生”也算了进去。

为什么不逃跑?

一番剖析之后,让我们见识到了古代“诛九族”刑罚的惨烈,可能这时有人就会问了:既然后果这么严重,为什么不逃跑?事实上不是大家不想跑,而是懒得跑、不敢逃。

只要被判处“诛九族”的罪行,就说明皇帝是下定决心杀这个人了,况且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跑又能跑到哪去呢!综合来看,那些被判处“诛九族”罪的人不敢跑的原因无外乎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怕连累家人、第二点:交通不便、第三点:无处可去、第四点:心存死志。

就算当事人逃跑了,可家里所有的亲戚都被处以极刑了,一个人留在世上又有什么意思呢?因此,好多人根本是懒得逃、不敢逃,反正都是无用功,当然若是家族里只有自己,便没有那么多顾及了。

iLifepost Logo 下载 iLifepost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