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字
字

讲历史的曾永森

马华元老兼马中建交功臣敦曾永森于7月26日逝世,享年92岁。
马华元老兼马中建交功臣敦曾永森于7月26日逝世,享年92岁。

 

曾永森获得国家元首苏丹莫哈末五世赐封一等皇家效忠勋章(S.S.M),获得“敦”的勋衔。
曾永森获得国家元首苏丹莫哈末五世赐封一等皇家效忠勋章(S.S.M),获得“敦”的勋衔。

 

2024年7月26日,大马失去一位讲述历史的华裔政治巨人敦曾永森。

他是政坛长青树,跟四任首相访问中国,有开启马中建交的“大马基辛格”美誉,也是大马第一位国阵总财政,他不止是讲述历史的历史学家,也是参与历史的历史人物,留下许多让人缅怀的历史事迹。

笔者跟他有过数面访问之缘,每一次访问都留下深刻印象。第一次是在曾永森住家庭院访问,一面喝茶、一面吃糕点、一面畅谈他和大马四任首相往事如烟的故事,丝丝入扣。

当中,第二任首相敦拉萨留给他最深的回忆。他讲述,1971年,他以大马乒乓总会长身份到中国北京参加乒乓邀请赛。出发前,他问敦拉萨有否想过跟中国建交?敦拉萨的回答是,这是迟早的问题,叮嘱他到中国时投石问路。出发前,敦拉萨暗中把一封信交给他,要他找机会代交给时任中国总理周恩来,希望促成马中建交。

他形容,到了中国,他透过一名接待他的中国干部安排把信交到周总理手中,3天后得到时任中国副外长姬鹏飞召见,一切都在秘密中进行,同行的队友都不知情。当时,笔者最感兴趣的是,敦拉萨在信中写了什么?曾永森透露,他后来才从敦拉萨口中得知,这封“投石问路”的信,内容很简单,他以大马奥理会会长身份感谢中国邀请大马参赛,希望日后有更多联系。寥寥数语,周恩来看出“话中有话”的玄机,终于促成敦拉萨成为第一个访问中国的东南亚国家领导人。

曾永森说,1971年,他呈上首相的信,敦拉萨在1974年才到中国访问建交。当时,周恩来刚好患病,但仍抱病设宴招待敦拉萨,医护人员在旁侍候。周恩来说:“我早就等你大驾光临”,敦拉萨对他受到如此厚爱大为感动。

当时,敦拉萨也拜会国家主席毛泽东,曾永森也是桌上宾,时任外长华国锋就坐在他旁边,两国领导人针对很多敏感课题讨论,包括马共问题,言谈甚欢。曾老说,他还记得,毛主席当时说,时间到了,问题自然解决。后来,马共真的放弃武装斗争,重返社会,由陈平代表在合艾签署和平条约。

这段历史故事从曾永森口中说出来真是娓娓动听,当中的曲折、艰苦,离奇刻下一道不能磨灭的历史伤痕。那一天,曾永森从早上10点一直讲到中午3点,笔者内心随这段历史在心中澎湃、起伏。

没想到,2024年的7月26日,马中建交50周年,一代功臣曾永森离世,享年92岁,令人惋惜。

敦拉萨1974年游北京故宫博物院,参观“金缕玉衣”,右为院长吴仲超,左为曾永森。
敦拉萨1974年游北京故宫博物院,参观“金缕玉衣”,右为院长吴仲超,左为曾永森。

 

1974年6月29日,敦拉萨访问清华大学时与女学生打乒乓。后排左2戴眼镜者为曾永森。
1974年6月29日,敦拉萨访问清华大学时与女学生打乒乓。后排左2戴眼镜者为曾永森。

 

慧眼识人 看好敦马上位

在访谈中,他也提到跟第四任首相敦马哈迪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他说,敦马当年初出茅庐,刚从吉打小镇来吉隆坡参政,他就看好敦马日后会在政坛大放异彩。他当时就对敦马说:“今天,我是部长,官职比你高。有朝一日,你的官职一定比我高。”敦马听了笑说,承你贵言。

果然,敦马后来从教长、副首相做到首相,政途步上青云路。那时,他在敦马内阁担任新村发展部长。那个年代,敦马顾念旧情,在任相22年期间七访中国,曾永森每次都受邀陪同出访,心有荣焉。

他告诉记者一个小故事,90年代,敦马曾因心脏病入院,医生为他动心脏绕道手术,情况危急,时任副首相敦嘉化峇峇被告知随时准备接任首相。后来,敦马病愈出院,医生叫他每天傍晚跑步健身,敦马每天会叫一名“亲信”陪他跑步、聊天。

有一天,曾永森接到敦马邀他一起跑步的电话,他马上答应。跑步后,敦马有感而发说,当他被推进手术室时,他感到非常无助,就算是首相也掌握不了自己的命。他心中做了一个决定,上苍若留下他的命,他要做好首相,只要他认为对的事,他会义无反顾去做,不理别人反对。

这次经历,造就敦马成为东南亚政治强人,跟印尼强人苏哈多及新加坡总理李光耀齐名。他相信,敦马后来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的性格,就是他在病中顿悟的人生道理。

笔者问他,为何那么看好敦马能在政坛占一席位?他说,敦马年轻时是一个懂得吸取教训的领袖,当年写公开信呼吁马来人倒东姑阿都拉曼而被东姑下令逮捕,连夜赶回阿罗士打当医生。后来,在敦拉萨提拔下,敦马重返巫统,不敢再得罪时任首相敦胡先翁。他说过“首相要他站,他不敢坐。首相要他坐,他一定不敢站”的话,不再像以前那样横冲直撞,必须先任相掌控权力。

另外,他也谈到陪同前首相纳吉访问中国的印象,形容纳吉是孝子。纳吉访问中国时,一直问他父亲敦拉萨当年访问中国时到过什么地方、做过什么事?

他跟纳吉说,“你的父亲上过万里长城做过好汉。”后来,纳吉也到长城参观,特地爬上比他父亲更高的地方了望大地说:“今天,我在长城登上比父亲更高的地方。以后,我的孩子来长城时要爬得比我更高,代表一代比一代进步。”还有,他选择睡父亲当年在国家迎宾馆睡过的那间房间,再走一遍父亲在中国走过的路。

外交部长赞比里(左起)、欧阳玉靖和马华会长魏家祥与曾永森合照。
外交部长赞比里(左起)、欧阳玉靖和马华会长魏家祥与曾永森合照。

 

2023年马华第四任总会长丹斯里李三春去世之际,曾永森还坐在轮椅前来悼念及慰问家属。
2023年马华第四任总会长丹斯里李三春去世之际,曾永森还坐在轮椅前来悼念及慰问家属。

 

黯然引退 愿助记者打官司

曾永森有一颗不记仇的心。他指出,70年代,他以马华老二身份挑战总会长丹斯里李三春,那是一场惊天动地的党争,他以“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口号,得到华人支持。可是,马华党选只有中央代表可以投票,李三春最后以900多票大赢获得600多票的他,不得不黯然离开马华,政途蒙上阴影。

李三春逝世时,曾永森到灵堂瞻仰古人时还称李三春是他敌人、挚友,心中没了怨恨。今天,他们都走了,政治上的恩恩怨怨就让历史来定功过。临走前,他还苦口婆心告诫笔者用心写好这篇新闻,以文字记载历史,让后人了解历史,成为历史文献。

第二次访问曾永森,发现他是一位慈父,尽管女儿已长大成人,在外开一家面店自力更生,他还是担心女儿生意不好,托人找笔者帮他女儿写一篇特稿,介绍女儿拿手的面食。

当时,他约我到其律师楼集合,再坐他的马赛地轿车到其女儿开的面店访问,还叫女儿下厨煮几碗热腾腾招牌汤面吃,脸上尽显父爱柔情。

访问时,坐在旁边的他总是不时忍不住帮口说:“我这个女儿啊,一生只爱下厨,学了一身厨艺,你帮忙写一篇美食介绍。”最后,他还叮嘱说,“你写的时候就说她是曾永森女儿开的汤面店,呼吁老朋友多来捧场。”在父亲眼中,女儿年纪多大都好,都是需要父母关怀、呵护的“长不大的小孩”。

第三次拜访曾永森,年龄渐长的他还能天天到律师楼上班,精神奕奕。那一次,我们在闲聊中谈到马华总会长兼交长翁诗杰发律师信要一本时事杂志和两名作者登报道歉事件,身为律师的他听了大发热心说,他愿帮记者打官司。

当时,他不屑一个堂堂交通部长竟发律师信给小记者喊告“刑事毁谤”,有以大欺小之嫌。后来,翁诗杰丢官,加上党选又输总会长宝座,意兴阑珊下没再发律师信追究,事情不了了之。

回忆前尘往事,突然感悟时光如飞,当一切随风远去、似花凋落,在政治上成败得失只是一声“唏嘘”,长埋黄土下。
【免责声明】

“爱生活iLifePost”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 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

iLifepost Logo 下载 iLifepost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