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亚开埠功臣叶亚来
中国故居藏遗憾

叶亚来在中国的故居,可看出在当时是非常气势恢宏,里头还放了他的祖先牌位。
叶亚来在中国的故居,可看出在当时是非常气势恢宏,里头还放了他的祖先牌位。

相信没有甲必丹叶亚来,就没有吉隆坡,作为“吉隆坡的造城者”,他的传奇被广为传颂!

“漂洋过海打州府”,“业立南洋振乾坤”,这副对联名不虚传地概括了他在南洋的传奇人生……然而,我们大马人却从不知道叶亚来在中国故居的境况,巧幸作为华人美食与文化工作记录的我,今年的“新海丝路”美食寻根旅途中,到访了甲必丹叶亚来的故居——惠州惠阳区秋长镇周田村。

在这趟美食寻根中,不但获悉叶亚来并不把他飞黄腾达的吉隆坡当成自己最后的归属地,还揭发了他原来在叶家老宅里已置好棺材,一直梦想着有一天回到故乡并葬在故乡。结果,他没能如愿。

其实,叶亚来不是神话世界里一个完美无缺和战无不胜和英雄,但他是华人的集体记忆,是华人族群增强凝聚力和自信心的精神力量。他在这一头没能达成归乡之旅,却在那一头成全了华人的理想。

他和东南沿海的其他华侨一样,发达之后便回乡盖了一栋豪宅“碧滟楼”,作为其成就的象征。

 

第九代侄孙 保护故居

我采访时适逢清明节,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思亲时分,我走访了叶亚来故居访问了叶亚来第9代的侄孙——叶剑鸿村长,进行了深度了解,以示尊敬。

眼前的叶村长,现年53岁,他热衷于有机农业更爱惜祖辈流传下来的文物功绩,也背负了叶亚来故居文物的流传与发展,担任叶亚来展览馆会长和碧滟楼理事长更是当地的村长。

叶亚来第9代侄孙叶剑鸿村长,向记者讲解碧滟楼的故事。
叶亚来第9代侄孙叶剑鸿村长,向记者讲解碧滟楼的故事。

叶亚来故居又名碧滟楼。从远处看依山而立,非常壮观。昔日的豪华,还能够从高大气派的阁楼建筑上看得出来。与其他众多古民居相比,碧滟楼气势恢宏,屋顶层层叠叠,外檐装饰华丽,引梁、瓦唇、挡板都饰以精美的雕刻,屋内的墙壁上都装饰有精美的壁画。

故居正门上方镶嵌“碧滟楼”三字石刻门额是清代著名才子江逢辰所书,其上置一牌楼,墙体上端塑正脊两卷纹翘角,碉楼正脊两端饰博古纹灰塑,垂脊亦为卷纹翘角,颇为生色灵动。

一进门楼则紧接横向相连三内门的庭院,围屋内纵向分三路,正内门通深三进的传统式祠堂建筑,其余两边内门通向二路的居室,居室中以宽阔的庭院间隔,居室区又细分各设置“天井”的单元,形成“九天十八井”之佳构。

而门楼、祠堂、居室、碉楼皆以廊房、廊道和回廊连接和相通,庭院错落有致,其空间布局十分合理和实用,整座建筑浑然一体。气势恢宏。

根据叶剑鸿村长的叙述,政府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应当遵循“保持建筑的历史形态,维护和修复传统风貌,改善环境和内部设施,确定碧滟楼定为一级保护建筑群,长期保护的重点保护单位;设专门保护小组,长期保护监督。

按照记忆中的式样,修旧如旧,恢复建筑原始风貌。现在惟一的障碍,就是钱。

叶村长说,他记得碧滟楼已经大修过三次了,都是在大约五年之内进行的。款项来自港澳及海外华侨等,保护得还算完好。

叶亚来终身希望自己能回到故乡,并安葬于此,无奈事与愿违,成了他最大的遗憾。
叶亚来终身希望自己能回到故乡,并安葬于此,无奈事与愿违,成了他最大的遗憾。

曾想回国 一病不起

叶亚来曾经在1884年时想回国,但竟一病不起过世了,现在他的后裔总人数大概有190多人,散落在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地。叶村长记得大约五年前,叶亚来的曾孙女回乡认过宗,现在住在这里的只有2户7人,其中碧滟楼里只住一个单身汉。

叶村长说,二十世纪初,叶亚来的名字出现在梁启超发表在《新民丛报》的一篇文章上,并被列为九个著名的中国海外开拓殖民者之一。  

前任英国殖民地总督瑞天咸(Frank Swetteham)对叶亚来的赞赏,直接间接地增进了他的威望,之后1951年所出版由另一位英国殖民地总督米德布克(S.M.Middlebrook)执笔的叶亚来英文传记,又明显地确立了叶亚来建设吉隆坡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1999年,第十五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在吉隆坡举行,当时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迪为大会主持开幕时说,如果没有把客家人的事迹写入历史,没有把华人甲必丹的贡献纪录在案,吉隆坡的历史将不完整的。

他说,吉隆坡三位客家领袖,甲必丹叶亚来、叶亚石及刘壬光,为吉隆坡的现代化发展建设奠下基础。可见叶亚来对吉隆坡的贡献已经获得马来西亚官方的认可与赞扬。

↓↓↓↓↓ ↓↓↓↓↓
更多《劲爆头条》看这里
劲爆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