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最在意气色好不好,每个人都希望容光焕发,唇红齿白、皮肤透亮就成为大家最羡慕的样貌,门诊中经常遇到患者希望透过调理改变“唇色”,不同唇色是不是跟健康有对应相关?
从唇色表现看身体状况
中医脏腑理论提到:“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胃机能好坏往往表征会显现在唇口周围,《灵枢.脉度篇》:“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脾胃功能正常则舌头感官能识别五谷的味道,因此脾胃机能失调会影响味觉或唾腺的分泌,中医诊所院长赖睿昕中医师表示,典籍中提到脾虚者易觉得口中澹而无味,脾有湿热则易感到嘴中有粘甜及腻的感受,脾阳虚者,其唾液分泌也多,脾阴虚者,唾液分泌量较少。所以口腔的许多征象皆起源于后天之本的脾胃机能,透过唇色的表现可以提供中医辨证身体健康哪里出了问题。
赖睿昕中医师说明,嘴唇色泽与样貌大多是天生的,从健康角度我们需要注意当唇部外观起了变化时,代表身体发出警讯。健康的嘴唇样貌呈现透亮微红,色泽均匀,上下唇颜色差距不大,表面润泽且有光泽亮度,唇肉饱满而不肿胀,不会过度干燥龟裂。
唇色、干燥脱皮、泡疹 象征五种类型
中医将唇色归类为几个类型:
1.唇色澹白而苍
唇色澹最直接显现的有脾气虚无法布达血气于唇、血虚造成无材料养分供给于唇,因此,现代人不正常饮食、不健康节食减重、病理性的贫血等都会造成唇色白澹。
保养对策:
常见养生中药可以调理脾气虚的有黄耆、党参、白术、甘草等,中医师也会透过常见方剂黄耆建中汤、四君子汤、归脾汤等健脾养血来改善唇色苍白的症状表现。
常见保养穴位有足三里穴、中脘穴、神阙穴,每日透过深按足三里穴10~15分钟,丹田灸中脘穴、神阙穴有助于升提脾胃气以资水谷运化,新生气血,唇色就会慢慢因为气血充足后转为红润样貌。
2.唇色鲜红
唇色红赤主热症,中医将热症分为实热及虚热,又利用脏腑辩证将热症源头归类为不同脏腑形成,源头脏腑形成热症火气之后可能会往肠胃系统蔓延,甚至影响全身,火气透过肠胃系统传导至舌及唇口就会显现于唇色而表现红赤状态。
中医会根据不同脏腑用药给予清热药物并且反佐使用一些药物来平衡,避免寒凉药物伤及脾胃,当身体有热症时,民间常用青草茶、苦茶、椰子水或甘蔗汁等来清热,短期饮用可以达到解热生津效果,但应避免长期使用,寒凉茶饮久服仍会伤及脾胃,过度饮用寒凉类茶饮转成虚症也可能转为产生虚热,建议寻求中医师辩证处理给药较为合适。
保养对策:火热型唇色的人平常需适量多饮水,每周1~3次足量有氧运动,透过运动流汗帮忙代谢体内累积的火气。
3.唇色青紫暗
唇色暗青属寒症,中医典籍描述的寒症为因阳虚、气虚或是气滞血瘀造成的不通,因不通导致局部血流循环效率不佳都归类为寒症范畴。
食物上我们可以挑选一些具有温通效果的来对应唇色青紫症状,如姜、蒜、洋葱、茴香、胡椒或香料等,适量加入食物中烹调辅助食物改变寒热调性,药物使用上常见肉桂、附子、干姜等温阳药,丹参、赤芍、当归等活血养血药物可以改善局部循环。
保养对策:平日保养可以透过温水足浴或丹田灸神阙穴、气海穴、关元穴来达到保健温通效果。
4.唇表面干燥龟裂
唇燥主津少阴虚,津液不足可以分成脾不生津及肝肾阴虚两个层次,中医使用滋阴润燥药物帮助生津存阴,常见使用方剂包含沙参麦冬汤、甘露饮、六味地黄丸等,常见药物如麦门冬、玉竹、生地、玄参等药物需要良好脾胃机能支撑,透过脾胃运化能力可以将药性及饮食中所含津液转化成身体能存下来及使用于细胞及粘膜表层所用。
保养对策:平日保养除了在皮肤粘膜适当使用乳液保湿外,饮食避免多食油炸及难消化食物,保持脾胃机能运化顺利。透过丹田灸中脘穴、神阙穴、关元穴有助于升提脾胃气以资水谷运化,新生气血津液,帮助皮肤粘膜新生。
5.唇泡疹
唇周围泡疹属于免疫力低下造成病毒侵袭,中医调理透过脏腑辩证、阴阳平衡用药治疗,急性期以清热宣透降低局部发炎反应,局部炎症缓解后,平补平泻一边稳定免疫系统一边加强身体代谢,以利加速排出身体与病毒作战后的病理产物,最后回归到核心透过调整体质来强化免疫系统作战能力及稳定度。
保养对策:平日保健需注意勿过度熬夜、适度寻找适合自己的宣泄压力方式及健康低油低糖饮食,每日按压合谷穴、足三里穴、太冲穴10~15分钟,或透过针灸、艾灸、丹田灸等方式,有效强化免疫系统,减低外来病毒侵袭感染。
【免责声明】
“爱生活iLifePost”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