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我们不知从哪里开始做善事,对大多数人而言,都是以捐钱的方式去帮助他人,尽一份力。但对坐在眼前的他来说,要捐钱就会亲自送去给有需要人士的手中,而不是通过他人。
松香慈善基金会创办人拿督斯里李振量表示:“从我开始做善事起,都是亲力亲为去做,了解他们需要的是什么。”
原来这是因为他一直有个想法,我们捐出去的钱,对方会拿到全款金额吗?“我亲力亲为的目的是因为要了解捐款的去向,以确保全数送到受惠人的手中,这才是真正的帮助到他们。”
一直以来,都是以个人行善多年的他,在我国行动管制令期间,就创立了慈善基金会,并命名为“松香慈善基金会”,而名字原因大有缘由!
李振量对着记者说道:“在我小时候,虽说我的家庭并不是很富裕,但我常常会见到我父亲一直在帮助他人,从来不会拒绝任何有求助于他的人。”
这想法一直让他很疑惑,之后父亲才告知他,“人不走到绝路是不会轻易开口求助于人,既然对方开口寻求你的帮助,我们能做的是,就是尽量的去帮助他们。”
因为父亲的这句话,让他萌生了帮助他人的想法,之后还特别创立慈善基金会,以父母亲名字里的“松”和“香”,结合并缩写──“松香”做为名义捐款。这也是代表着,做善事的缘由、举动都是来自父母亲,时时刻刻惦记着父母亲启发的助人之心,为更多人伸出支援的双手。

送贫困生新校服
李振量说道:“虽说这时间里,我们帮助很多人,不过这基金会目前还没进行任何登记注册。成立慈善基金会也是在行管期间临时起意,并在面子书创立这专页。”
此外,在我国行管令期间(MCO)是他行善最繁密的时期,一个星期至少会进行3至4次派送饭盒与物资活动。“虽然基金会目前未进行任何登记注册,但很多网友看到我们的作业模式后,都愿意相信我们,然后把钱交给我们,替他们行善。”
这些年来,除了捐款、捐物资、生活用品、派送饭盒之外,他还会为其他州属的贫穷学生送上新鞋、新校服。
“我发现到一些较远地区的学生,家庭可能并不是很富裕。我自己也深知,如果看见同校学生穿新校服、校鞋,自己的校服却出现泛黄,心里会很不是滋味。因此,在我知道一些较偏远的学校有学生需要新校衣和校鞋。我就会去选购,然后亲自驾车前往该区送上新校服和校鞋给学生们。”
李振量强调,“当然帮助人不能一味盲目的帮助,不要为了做善事而做,首先你要了解对方的需求及需要。所以面对每位需要协助的人,我都会亲自联系他们,了解他们状况,再前往他家送物资。”

行善不带功利心
他分享一个让他感触很深的案例,“记得那时候接获一名外籍人士的电话,对方表示丈夫因为确诊而无法工作,导致一家手停口停,宝宝也面临没有奶粉可以喝。而她希望的是可以获得奶粉。”
他回忆说道,那名妇女当时抱着婴儿到组屋楼下领取奶粉。“我们其实想帮忙,但碍于她家里有确诊者,还是需要避免接触呢!”
然而,并非每个人都是这样的,也有人会把你们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
李振量曾遇过对方要求一些特定的品牌,试问如果你是真正需要人帮助的,会提出不合理要求吗?他续说,“还有一次给一户人家派送物资,但对方不仅没有谢意,甚至在我们离开之前说了一句:‘吃完了再打给你!’”
此外,对于做善事,他都是自掏腰包,如果有遇到善心人士捐款,李振量就会公开对方名字及捐款金额,以做到透明化。然而对他而言,最难的是把自己、他人行善的点点滴滴上载到个人社交账号及“松香慈善基金会”专页,因为有人会就此攻击他,认为他很高调,好面子。
他向记者解释,“我们在社交媒体分享行善事迹,除了感谢善心人士之外,我们做善事也不为了要出风头,而是要让大家知道这个社会需要被帮助的人太多。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有限,希望透过自己渺小的力量,让大家可以加入行善行列。”
对此,虽然做善事会面对其他人的批评,但对于李振量来说,人生一世要不忘初心,就一直把善事做下去就对了。
【免责声明】
“爱生活iLifePost”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 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