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字
字

新型啃老已经出现!很多家长被蒙在鼓里 还夸赞子女很优秀

001
你身边有没有一种“像孩子一般”的人呢?这种说法并没有称赞他们的内心像孩子一样纯洁,而是形容他们已经成年了,本应该有独立的生活,却没有完全脱离父母,选择吃父母的老本。

我们将这些有手有脚,能够独立工作但仍然依赖父母供养的人称为“啃老族”。

以前的啃老族是很被鄙视的,比如大学毕业后就回家啃老,邻居们都会纷纷议论,啃老孩子的内心也很受打击,害怕别人的讽刺,所以经常躲在家里不出门,但也没有激发他们的动力。

而现在,“啃老族”再度进化,诞生了三类新的啃老族,在当今社会尤为常见。对于这些啃老的年轻人,父母不仅不抱怨,劝孩子出去打拼,反而将子女视作骄傲,甚至向他人炫耀!

1)“组团尽孝”式啃老

 

2
儿女成家立业后,父母总希望儿女能抽空回家看望自己,很多年轻人都是带着孩子、老公和其他人回父母家的,打着“看望父母”的名义,让孙子孙女去看望爷爷奶奶,实际上就是一种光明正大的蹭吃蹭喝。

回到父母家后,吃喝玩乐都不用花钱,老人还可以帮忙照顾孩子,自己也可以放松一下。

其实一年到头,有几次这样的拜访还是正常的。但,如果经常拖家带口地回去父母家,美其名曰是探望老人尽孝道,实际上就是啃老,这种行为只会给父母增加负担。

2)陪伴式啃老

3
当年轻人进入社会以后,有了赚钱的能力,但他们却没有选择独立工作,而是和父母一起生活。

积攒下来自己的一份工资,却没有给这个家庭付出过什么,其实这也是一种仗着老人对孩子的爱,打着陪伴的口号啃老罢了。

老人通常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般也不会太在意。

在外人看来,这可能是孝顺,但这是一种无形的啃老,本质上并没有脱离这一点。

3)考研式啃老

4
此外还有一种啃老方式,在社会上也逐渐“流行”起来,可以称之为“考研式啃老”。

那些名校毕业的20出头的年轻人,并没有马上进入职场或者有找工作的想法,而是继续考研和考公。

在中国,根据统计,2022年全国考研人数达到创纪录的454万人,但最终只有约30%的人能够顺利上岸,也就是约300万考生落榜。

有的学生第一次尝试失败后便选择直接就业,而有的同学为了坚持自己的理想,会选择明年再战,而在第二年备考的过程中,因为需要全身心投入学习,生活来源需要依靠父母提供。

有上进心是值得提倡的,这样的生活态度真的值得学习。但是,无论能否通过考试,都必须有一个期限。

也许有些人在经历失败的时候会不甘心,但在不甘的同时也要认清现实,对自己有新的认识,合理地看自己是否适合走这条路。如果不合适,最好不要强求。

5
作为父母,要学会分辨“隐形啃老”。或许父母可能会觉得,毕竟是自己的亲生孩子,帮了也没什么,但恰恰是这样会害了他们,孩子已经不小了,他们懂得自我照顾。

如果父母继续帮助孩子,那么孩子们将来可能会忘记什么是感恩,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总的来说,新啃老族的出现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经成为,或者正在成为新啃老族。

但严格来说,新啃老族出现的原因并不完全是个人原因,是人们对社会结构性问题的被动反应,不能一概而论。

【免责声明】
“爱生活iLifePost”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

iLifepost Logo 下载 iLifepost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