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古代,皇帝被称作九五之尊,是至高无上的存在,并且在当时只能是皇帝一个人能够拥有这样的称号,那么“九五之尊”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不能是其他数字?
我们先将两个数字拆分开来看,九这个数字,是阳数(奇数)的最大数,在先民的思想之中,代表着“极限”。我们有十个手指,十是一个整数,是极端。那么“九”这个临界值就被衍生为“无限”,有至尊之意。在我们先民的用词之中,带有九的一些词,比如“九天”、“九州”是为天和地。山海经之中有“九门”之说,意思是帝下之都的九个门,清朝便设有九门提督一职,说明在皇城修建之时,门庭数量也可以反应皇权的至高无上。
再看“五”这个数字,若“九”是至高无穷,“五”就是中央。“五”这个数字自古就和帝王有关,远古时期就有五帝和五方神庙。远古先民有“尚五”的习俗,在殷人的卜辞之中有“帝五臣正”一说,他们认为宇宙是为四方神和中央天帝所管辖。如果说“九”是天地极限,那么“五”就是人性的调和。和五有关的词语“五行”、“五色”、“五味”、“五声”都是从人体本身出发,对自然的感知,是人们生存在社会上最基本的一种生活秩序。
“五”和“九”这两个数字结合在一起也就好理解了,“五”在“九”的最中央,代表的是最高峰,是不偏不倚、鼎盛之地。而另一方面,“五”具备人性,是中国古代人对“中庸”之道的理解和崇敬,高而不傲。
“九五之尊”源自《周易》
当然还有一种更为可信的说法是来自于《周易》,我们都知道《周易》里有64卦,而第一卦“乾卦”为天,自强不息,一般代表帝王,皇帝不都称天子吗?而这“乾卦”由六个阳爻组成,“阳爻”在易经里就是用一条横线代表,而阴爻就是用两个小短线代表。
六个阳爻,从下向上数就是 :初九、九二、九三、九四、 九五、上九,这里“九”并不是数字,而是代表“阳”这个属性。
到了第五个,就是“九五”,而这个“九五”,在《周易》里解释,就叫做:“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所以古代君王一般用这极阳极盛的乾卦里的“九五”来代指自己。
帝王深知“上九”道理
“乾卦”里,不是还有个“上九”爻比“九五”还高吗?皇帝怎么不用“上九”来做代称呢?
其实,《周易》里有一个主旨思想叫做“盛极必衰”,任何东西只要到达顶点了肯定会往下回落的,帝王们深知这个道理,所以不敢用那“上九”,而且从卦辞言,“上九”为最阳之爻,再无上升的余地,必然要走向衰落,因此会呈凶相,帝王是怕“高处不胜寒”啊!而且你看看“上九”这一爻的解释叫做:“亢龙有悔”,“悔”之意,代表国家“倾、覆、亡、败、退”等意象。
因此,古代帝王很聪明,就老老实实待在“九五”这个位置上,有上升空间,而且数字还挺吉利。
最后一种说法认为,“九五”二字,“九”代表中原九州,“五”代表五岳。总体意思,即皇帝就是天下的主人、大家长。
不管哪一种说法,我们都能看出“九五”二字所代表的那个时代人们对于皇权的崇拜;这二字也代表了中国古人对于数字的一种迷幻般的“信仰”。

【免责声明】
“爱生活iLifePost”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