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到科威特这个国家,我们可能会想起萨达姆发动的“海湾战争”,其目的就是萨达姆蛮狠侵占科威特,想把其作为伊拉克的第19个省,也正是萨达姆的这一行为,使得美国出兵海湾,攻打不可一世的伊拉克,最终把伊拉克军队赶出了科威特,形成了今天海湾的政治格局。
当年萨达姆入侵科威特除了地缘政治的考量之外,还有一个关键原因就是惦记科威特地下丰富的石油资源。也正是丰富的石油,铸就了今天科威特王室的富有。而对比中东地区如沙特、阿联酋王室而言,科威特王室显得低调、奢华有内涵。这到底又是为了什么呢?
第一、科威特国小人少,经济产业单一,国际影响力与知名度也相对于沙特这样的暴发户来说是非常有限的。
第二、科威特王室行事作风向来低调,不事张扬。
地处波斯湾西岸的科威特面积1.78万平方公里,人口仅400多万,且其中近250万是来自南亚、埃及等地的外籍劳工。整个科威特地形平坦却几乎都是荒漠,没有河流与湖泊,甚至地下淡水资源都非常匮乏。不过,科威特是全球最重要的石油出产地之一,其石油资源总储量与阿联酋、伊拉克等相比毫不逊色。
石油给科威特带来了大量的财富,使得科威特成为全球最富有地方之一。然而,科威特经济严重依赖于石油,却又不像沙特那样出名,又不像阿联酋那样拥有高度发达的服务业。在国际上,科威特的经济影响力非常有限,除了石油出口之外也没有其他出名的产业,所以科威特的名气也不是很大,其王室的存在感自然也很低。
而科威特是君主世袭制酋长国,埃米尔是国家元首兼武装部队最高统帅,一切法律以及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和协定均由埃米尔批准生效。萨巴赫家族是世袭统治科威特的王室家族,统治地位牢固,科威特政局相对稳定。


收复国土重新掌权
但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小国寡民但资源丰富的科威特引发了旁邻伊拉克的觊觎,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几天内控制科威特全境。科威特王室重要成员法赫德亲王在保卫王宫的血战中以身殉国!科威特王室其他成员在硝烟炮火中被迫弃国而去,逃往比邻的沙特阿拉伯。
1990年8月28日,萨达姆发布总统令,宣布科威特为伊拉克的第19个行省,并任命其副手易卜拉欣出任“科威特省”省长,准备从地图上永远抹掉科威特这个国家。远在沙特阿拉伯避难的科威特王室别无他法,只能悲愤地看着自己的国家被萨达姆肢解。昔日科威特沦为奥斯曼帝国的一幕似乎又要重演。
但今时不同往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取得联合国授权后,于1991年1月16日开始对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内的伊拉克军队发动军事进攻,参战部队分东、中、西三路像三股狂飙席卷了科威特全境和伊拉克南部。同年2月27日,科威特军队在多国部队的配合下收复科威特城,科威特埃米尔贾比尔三世回国继续执掌政权。
2006年1月15日,埃米尔贾比尔三世去世,萨阿德一世即位为科威特的第14任埃米尔,他坐在轮椅上出席了前埃米尔的葬礼。而贾比尔三世的异母弟首相萨巴赫·艾哈迈德·贾比尔·萨巴赫乘机发难,领导内阁会议启动宪政程序,以萨阿德一世年老多病、无法执政为借口,逼迫他逊位。1月24日,只做了10天君主萨阿德一世被迫放弃王位。1月29日,科威特国会通过萨巴赫任埃米尔案。萨巴赫随后宣誓即位成为科威特第15代埃米尔萨巴赫四世。
2020年9月29日,科威特埃米尔宫(王宫)宣布,科威特第十五任埃米尔(国家元首)萨巴赫在美国病逝,享年91岁。同日,科威特内阁宣布,根据宪法规定,萨巴赫同父异母的弟弟王储纳瓦夫继任成为科威特新任埃米尔,也是科威特第十六任埃米尔。
纳瓦夫出生于1937年6月,是萨巴赫同父异母的弟弟,曾在国防、内政等部门担任要职多年,从政经验丰富。

特殊因素减少纷扰
中东各国的王室无论文化传统乃至家族血缘都非常相近,如果没点特别的地方还真很难让人注意得到。中东的诸王室里,沙特与阿联酋的王室名气最高,主要就是其王室成员奢华惊人的各种生活日常太引人注目。
虽然科威特的王室也不差钱,可有人喜欢炫耀就有人愿意低调。在国际上,几乎从没见过有关科威特王室成员日常生活的新闻。要知道1991年美国《时代周刊》报导科威特王室众多成员当时掌握的财富就超过900亿美元,如今大约在3,000到3,500亿美元之间,英国、泰国等王室压根没法比。科威特体量太小,而其极度丰富的自然资源与特殊的地理位置就注定了科威特无法高调,也不敢高调。
如果科威特王室天天在国际上显摆炫富,这样可能太过引人注目,恐会再次重蹈20世纪90年代的覆辙,说不定又有“萨达姆式”的国家又打科威特财富的主意。虽然科威特王室的名气远不及英国、日本、沙特、阿联酋等,但没有了各种纷扰与关注,或许科威特王室的生活更加安逸。
因为在他们看来,自家财富千千万,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低调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

【免责声明】
“爱生活iLifePost”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 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