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字
字

不愿意收留他们有错吗?罗兴亚难民危机大马政府陷两难

我国政府拒绝罗兴亚难民船只停靠后,引发课题持续发酵。
我国政府拒绝罗兴亚难民船只停靠后,引发课题持续发酵。

在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之际,“罗兴亚难民”再度成为大马国内外的关注课题之一,甚至让大马成为国际人权组织挞伐的对象。

今年4月16日,一艘试图接近浮罗交怡岛的难民船被拒绝登陆。根据大马皇家空军的声明指出,他们通知海军拦截了这艘载有200名罗兴亚人的难民船,也说明担心这群外籍人士带来疾病,基于人道立场为他们分派食物并护送离开,也将会加强拦查偷渡船只。

在更早之前,马来西亚则拒绝了另一艘难民船登陆。这艘船上的382名罗兴亚人漂流了接近2个月,至少30人在获救前丧生。

大马一连拒绝让两艘罗兴亚难民船登陆,导致船上的一些罗兴亚人葬身大海而成为人权组织讨伐的对象,而大马国民也形成两个极端阵线,大部分力挺政府的立场,一些则认为政府应该暂时收容他们再寻对策。

这一切,看似源起于马来西亚拒绝收留两艘罗兴亚难民船而引起一些国民的仇外言论与国际关注;但实际上,罗兴亚难民课题几乎隔年都会浮现,甚至多次引起了国际社会与缅甸的紧张关系。

由于缅甸若开邦(Rakhine)的边境长年发生冲突,迫使罗兴亚人流亡海上。在过去的五年里,就曾先后发生2015年罗兴亚难民危机和2017年罗兴亚难民危机。

缅甸政府近期驱赶罗兴亚人事件,引发西方社会及穆斯林国家的遣责。
缅甸政府近期驱赶罗兴亚人事件,引发西方社会及穆斯林国家的遣责。
目前,有超过10万名从缅甸逃离的罗兴亚人住在大马,但他们被视为非法移民。
目前,有超过10万名从缅甸逃离的罗兴亚人住在大马,但他们被视为非法移民。

受迫害少数族群?

话说在2015年罗兴亚难民危机里,就有数以千计的罗兴亚人在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上漂流,面对东南亚各国拒绝接收的情况。

根据联合国难民署当时的估计,在2015年1月至3月期间,约有25,000人被偷度蛇头带到船上,并估计约3,000名从缅甸和孟加拉国来的船民已获救或者到岸,但更多人被认为是仍留在海面上或被困在食物与水很少的船上,甚至在船上死去而被丢下海。

在2017年罗兴亚人难民危机里,数十万罗兴亚穆斯林离开缅甸若开邦以躲避政府安全部队的反击行动。在此事里,国际也分成两个阵营,美国获得一些西方媒体的背书,除了抨击缅甸军方不应持续以杀戮、轰炸和大面积纵火对罗兴亚人进行族群清洗,而俄罗斯、中国、日本和印度等国及缅甸大多数国民则支持缅甸政府立场,并将罗兴亚人冠为恐怖分子。

月前,缅甸西部又传出至少32名平民在冲突中被杀,联合国形容情况为“危急”,指大部分冲突集中在若开邦和钦邦。虽然政府军否认针对平民,但地方武装部队若开军曾提出停火一个月却遭政府拒绝。

翻看历史,所谓的罗兴亚难民危机其实是一个复杂、历史所遗留下来的产物。

根据《端传媒》的报导,缅族与罗兴亚人交恶,可以追溯到19世纪大英帝国“分而治之”的策略,由于英军十分重视非缅族并招揽他们加入军队,而缅族利益却经常遭到剥削。

其后,1960年代发动政变上台的前总统奈温与阿拉干地区的佛教僧侣结盟,主张“若开邦居民必须是佛教徒”,并纵容武装分子破坏穆斯林聚居地,企图逼走罗兴亚族人。

另一面看,罗兴亚人则曾屠杀数万缅甸人,更曾武装叛乱试图分裂缅甸,所以与其他缅甸人的积怨甚深。自缅甸在1982年颁布《公民法》后,罗兴亚人更被剥夺了获得公民权的资格;再加上2012年5月杪发生三名罗兴亚人奸杀一名若开邦女性佛教徒,引发大规模的宗教种族冲突,更是让他们的处境落入流离失所的窘境。

为逃避迫害而离开缅甸的罗兴亚人觉得,穆斯林国家马来西亚可能是他们的避风港。
为逃避迫害而离开缅甸的罗兴亚人觉得,穆斯林国家马来西亚可能是他们的避风港。

投奔各地寻庇护

因此,为了出路,罗兴亚人和后裔选择投奔怒海,希望在另一个国度落地生根。在缅甸临近各国中,国民以穆斯林为主的孟加拉和马来西亚,对罗兴亚难民的接纳相对较为宽容。

根据联合国新闻网记录,孟加拉国政府和难民署于2019年首次共同向所有经核实的12岁以上难民发放了具有生物识别功能的防欺诈身份证,当时据报逾50万来自缅甸的罗兴亚难民获得了身份证件。

值得一提的是,这份新的身份登记卡显示,缅甸是罗兴亚难民的原籍国,一旦难民决定他们认为适宜回返的时间后,身份登记卡将成为确立和保护他们返回家园的权利的关键证明。

惟,这一次在马来西亚政府因疫情管制拒绝接收这两艘船上的难民后,孟加拉政府以“已接收够多难民”为由,呼吁其他国家伸出援手。尽管孟加拉总理哈西娜曾因多次接纳罗兴亚难民而被称作“人道之母”,但这一回情况却截然不同。

继救起大马拒收其中一艘难民船上的382名难民后,孟加拉外交部长莫门于4月25日受访时说,这批罗兴亚难民并不是孟加拉的责任,而且孟加拉湾附近至少有8个邻国,大家应该先去问缅甸政府。据他所说,孟加拉迄今已经接收超过一百万名罗兴亚人,“我们的慷慨已经快耗尽了。”

至于马来西亚,吉隆坡联合国难民署迄今的注册难民和寻求庇护者达逾17万人,其中约10万为罗兴亚人,还有约4万人时来自缅甸的钦邦人、缅甸穆斯林、若开邦人和若开族。这些难民无法在大马享有公共医疗服务,更遑论接受大马政府所提供的正规教育。

我国试图追踪数百名参加了2月27日至3月1日在吉隆坡郊区举行的伊斯兰宗教聚会的罗兴亚难民,此前有大量参与者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
我国试图追踪数百名参加了2月27日至3月1日在吉隆坡郊区举行的伊斯兰宗教聚会的罗兴亚难民,此前有大量参与者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

曾不遗余力提供人道援助

其实,我国曾在前首相马哈迪掌权时代的1990年代,收容约150名面对塞尔维亚人屠杀的波斯尼亚穆斯林。另一位前首相纳吉也曾在2015年宣布将在三年里收容3,000名叙利亚难民。

此外,纳吉任相时,除了曾高调出席声援缅甸罗兴亚人集会,引起缅甸政府不满且敦促大马政府应该尊重东盟宪章外,也曾经不遗余力的为罗兴亚难民提供人道援助。

当时,纳吉以“凝聚伊斯兰教,维护罗兴亚命运”的名号,出动大马军方在孟加拉科克斯巴扎尔的罗兴亚难民营设立野战医院,接收罗兴亚伤患和附近的孟加拉病人。

前首相纳吉与伊党主席哈迪阿旺曾联手声援罗兴亚人,齐谴责缅甸政府的迫害,进而引来马缅外交风波。
前首相纳吉与伊党主席哈迪阿旺曾联手声援罗兴亚人,齐谴责缅甸政府的迫害,进而引来马缅外交风波。

力挺收容变反对

2017年,大马政府更通过“人道行动:我的国家重视”行动,派出空军运送救济品到孟加拉援助罗兴亚难民。时任首相纳吉曾扬言,在处理罗兴亚课题上,大马政府不会让孟加拉政府孤军作战,並会尽力的给予任何人道协助。

不过,先前对罗兴亚难民态度较为开放的纳吉却一改立场,于4月24日在脸书专页指出,大马在疫情期间并没有条件收容罗兴亚人,非政府组织应该面向联合国难民署和联合国,而不是经常向大马施压。

除了前首相的立场转变,对比起很多华裔一直以来不应接收罗兴亚难民的立场,大马穆斯林的立场也从过去的力挺收容出现极端性的改变,几乎一面倒认为疫情当前应以国民优先。

尽管如此,但仍有一些民间组织提出不同的看法。马大新青年认为,政府应帮助罗兴亚人重归正常生活,包括为难民提供基本需求,并禁止各方非法引渡难民并剥削他们。

槟城消费人协会(CAP)对马来西亚一些团体提出不人道的建议,如冻结和驱逐在我国罗兴亚难民感到震惊。该会认为,这些难民由于害怕生命受到威胁而逃出他们的国家,如果我们拒绝他们,就如宣判他们死刑。

辱骂视频掀社交仇恨

随着大马拒绝让两艘罗兴亚难民船登陆后,社交媒体随即流传出罗兴亚人辱骂大马人的视频和语音。对此,大马警方现已援引1955年微型罪案法令第14条文、刑事法典第506条文及1998年通讯及多媒体法令第233条文对事件展开调查,并呼吁民众不要转发有关视频。

另外,前副首相拿督斯里旺阿兹莎则透露,卡塔尔政府自2016年即希望援助罗兴亚人,而该国于2018年通过卡塔尔慈善组织(Qatar Charity),直接拨款逾2亿令吉给我国的非政府组织(NGO),用在罗兴亚人道主义援助计划的3个部分,即卫生、教育与生计。

面对难民,该收或拒收,我们不可能获得异口同声一致的决定,尤其是在疫情肆虐时,网民大多以自顾不暇为立场。惟,最终的决定权始终在当权者的手里,而过往的历史告诉我们:无论决定如何,往往建构在选民导向和政治利益上。

纵使国民只能表达心声和看法,但却能管好我们的心态和嘴巴,不要发表仇外排他的言论与谩骂,展现大马国民的文明与智慧,毕竟在这疫情当下,每个人都需要更多的正能量。

大马罗兴亚协会副主席阿都干尼表示,难民应获公民权言论是遭他人污蔑的假消息。
大马罗兴亚协会副主席阿都干尼表示,难民应获公民权言论是遭他人污蔑的假消息。
3名疑是罗兴亚难民在面子书上直播,澄清并未出言攻击大马人。
3名疑是罗兴亚难民在面子书上直播,澄清并未出言攻击大马人。

iLifepost Logo 下载 iLifepost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