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字
字

轨道门比推拉门好? 3重点打造高龄者善宅 不砸大钱也能办到

图片来源:MMD Creative/Shutterstock

鸿海创办人郭台铭发文证实,母亲郭初永真6日在医院安详离世,享嵩寿100岁。郭台铭为了让母亲生活更方便,曾在豪宅中装设洗头台、加设厕所栏杆等无障碍设备。居家改造掌握哪些原则,能让高龄父母住得更安全?

长辈若肌力不足、行动不便,容易导致生活范围逐渐缩小,甚至慢慢失去日常自理能力。想让长辈活动更顺畅、住得更安全,可适度翻修居家空间。

正常老化下,高龄者最常出现的状况就是四肢肌耐力不足,尤其是两脚的肌肉不足,会慢慢让高龄者从单支柺杖、助行器,到后来仰赖轮椅。

把居家空间改造成无障碍的家,使用者会因着行动变得方便顺畅了,不知不觉提高活动力。反之,如果长辈不方便行动后,家中若没做出恰当的辅助或改修,久而久之,长辈可能就会不想独自去上厕所、不敢出门、不想洗澡等。

居家翻修前,先观察3重点

那该如何做出关键又到位的空间整建呢?建议可以从长辈的生活行为、居家空间动线、细部动作来观察与分析:

·生活行为:试着盘点长辈在家中的行为。如坐下站起、洗碗做菜、洗澡更衣、脱裤排泄、躺下起床、出门回家等。

·空间动线:整合空间与动线。比如,如厕经过的动线有2种,从客厅经过餐厅来到厕所和从卧室经过走道来到厕所。

·细部动作:考量细致的动作。如果厕所比地面高一阶,除了能在卧室通往厕所的走道加装扶手外,厕所门框旁边也可以考虑加装一道直的扶手。此外,若要翻修厕所,马桶与洗手槽的位置,也可参考使用者的身高、健侧来做调整。若无即时翻修需求,则可透过设立扶手及改为拉门来减少长辈行动会遇到的障碍,增加安全性。

老后行动不便怎么办?专家点出居家空间调整4原则

以下针对行动不便、坐轮椅、使用助行器的长辈,列出“一般老化居家调整”4个通则:

1.依照身高体型,打造辅助设施

虽然公部门对于无障碍设计有标准尺寸的规范,但每个人的体型不同、每个家的空间大小也不同。同样是两边都有装扶手的走道,对于只有145公分的驼背阿嬷而言,高68~70公分的扶手,反而会比官方规定的75公分更好扶。

2.规划安全无障碍的主要动线

对长辈来说不碰壁、不需回转的循环动线,也是最方便行走的动线,也能充分运用空间。如果空间允许,在主要动线的路径上,别采用容易产生视觉混淆的材质,也应避免地面高低差、尽量不要摆放障碍物。

从躺、蹲到站,平时长辈可多做哪些跌倒护身练习?立即阅读〈跌倒瞬间先收1部位!专家:做对可防脑伤、脑震荡〉

3.以弹性多功能装修,代替“固定装潢”

除了基本格局外,家中应尽量避免“固定装潢”,有需要的时候再弹性区隔即可。例如,较宽敞的主卧室,不必先独立隔出一间看护室,而是预留空间,需要时加装轨道拉门、轨道帘来区隔即可。

4.打造简单、容易照护的浴厕

方便自用照护的浴厕,主要特征如下:

·从门口进出到淋浴区无障碍,以拉帘区隔淋浴区。

·用轨道门取代推拉门。

·马桶单侧,已预留扶持空间、进行扶手配置。

·在洗脸盆周围,设置活动式扶手或予以强化。

·脸盆下方净空,不设收纳柜,以防使用者需要坐着时,膝盖卡住无法往前。

家中有行动不便、坐轮椅、使用助行器的长辈,可参考“一般老化居家调整”4个通则。图片来源 / 原点出版提供

iLifepost Logo 下载 iLifepost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