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万别把日常的咳嗽、喘气当作是一般小感冒!
“间质性肺病”会使肺纤维化,所谓的菜瓜布(百洁布)肺是此病的其中一种状况,而病人氧气交换也将受到阻碍。医生提醒,如果持续一段时间有咳、累又喘的症状,且越来越严重,就要当心肺功能悄悄下降,未及时发现与治疗,5 年存活率比癌症还低。
40 岁以后,肺功能会随着年龄开始慢慢下降,到了一定年纪,开始变得体力不佳、爬楼梯会觉得喘的感受。除了年龄增长会出现喘症状之外,罹患间质性肺病也会出现走路会喘、体能不佳等症状。间质性肺病会使肺部纤维化,患者的肺泡、血管及组织会变厚、变硬并和出现疤痕,且无法愈合,导致肺部无法正常输送氧气。
5 大高风险疾病容易发展成慢性肺纤维化
然而,肺纤维化的症状并没有特异性,也就是症状非常多变,跟感冒、气喘可能都很类似,如何发现自己有肺纤维化的迹象?台湾亚东纪念医院胸腔内科主任郑世隆解答,只要症状不是只有咳嗽、喉咙痛,而是伴随着喘、胸闷,便是代表肺部有问题,是需要警觉的状况。
郑世隆也提到,虽然人们的肺功能会因老化而下降,但肺纤维化通常是由疾病引起,一旦罹患以下疾病,约有 3 成会走向慢性渐进性肺纤维化。近期天气变化大,也有多种呼吸道病毒细菌在流行,它们都是容易导致急性发作的危险因子,死亡率甚至可达 5 成。他总结,高风险疾病如下:
–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 自体免疫性间质性肺病
– 过敏性肺炎
– 类肉瘤病
– 自体免疫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症、多发性肌炎等
自体免疫疾病患者高机率合并肺纤维化
除了肺炎、肺病以外,若有自体免疫疾病也可能会发生肺纤维化,台湾林口长庚医院风湿过敏科主治医师蔡昀臻分享,自己曾收治台湾一名年约 60 岁的退休女性,本身有咳、喘等症状持续了一年,一开始以为只是季节性气喘或感冒,却迟迟未见好转,后来才诊断出有慢性渐进性肺纤维化,并进一步发现患有硬皮症。

蔡昀臻指出,患者在一开始就诊时,已发现肺部功能不佳,常常说几个字就喘不过气,无法完整说完一句话,而后来因感冒住院,在期间更发现肺部功能已严重丧失,需透过氧气罩才能维持呼吸。她提醒,自体免疫疾病的症状,不仅限于皮肤外观或关节变形,内部器官如心脏、肠胃道、肺脏也会受到伤害,堪称是看不见的内伤。
过去肺纤维化并无特效药,多使用类固醇来发挥抗发炎的功能,但效果往往不佳,因此即使早期发现肺部受损迹象,也无法获得完善的治疗,使得病友对于治疗上态度较消极。蔡昀臻提到,喘、咳等症状会影响社交与生活品质,再加上之前是“无药可医”的疾病,因此时常遇到病友对治疗失去信心,坦言自己干脆不想治疗的情形。
不过郑世隆表示,近年随着抗肺纤维化药物问世,可避免肺纤维化持续进展,延缓病情恶化效果显著,经临床试验证实可减少 57% 的肺功能下降,且根据亚洲族群的分析结果显示,可降低 74% 急性恶化发生与死亡风险。蔡昀臻说,上述个案透过药物治疗半年,至今控制稳定,已进步到可自行走路去买菜,甚至从事喜爱的瑜珈运动,可见症状改善效果明显。
病友记得这些事避免肺部状况恶化
现阶段治疗慢性渐进性肺纤维化的首要目标就是稳定住病情,减缓肺功能恶化的速度、延长存活期,郑世隆补充,之前病友并无定期追踪肺功能的观念。但有上述疾病者,养成定期检测肺功能习惯,发现任何肺部症状就主动与医生反应,才有机会阻止肺纤维化持续进展,预防肺部急性恶化。
郑世隆提醒,像是长期吸烟、处于化学物质暴露环境、空污等也会引起肺纤维化,或使之恶化。因此他呼吁病友近期须注意保暖及避免空污伤害,并兼顾运动与营养的补充,另外有需要打流感、肺炎链球菌或新冠疫苗也不能忘记,最重要的当然也是遵守医嘱服用药物,便能让肺部打出一场漂亮的逆转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