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字
字

【古代趣史】为何清朝嫔妃的脖子上,都会系白色布条?看着不起眼,竟有如此多作用

在清宫剧中,妃嫔脖子上那条显眼的“白领巾”总是让人印象深刻。这条看似简单的布条,在镜头前无论冬夏都如影随形,不禁让人好奇它的作用。事实上,这条领巾的学名为“龙华”,它不仅仅是服饰配件,更是清代后宫女子身份、品味与地位的象征,其背后隐藏着满族服饰文化从实用到礼制、从简朴到华丽的演变历程。

早期的满族服饰,为了适应骑射与狩猎的游牧生活,多采用无领的圆领袍,讲求的是机动与实用性。清太祖皇太极立国后,更强调保留满族传统服饰,严禁仿效汉服。因此,在清朝初期,宫廷服饰中并未出现领巾的踪影。

然而,随着清朝国力鼎盛、宫廷生活日趋精致,后宫妃嫔的穿着也开始变得华丽繁复。约从嘉庆、道光年间开始,龙华才逐渐出现在后妃的日常穿搭中,并很快成为标准配备。最初,人们认为龙华是用来御寒,但由于它在炎热的夏季也照样佩戴,可见其功能不仅止于保暖。它更深层的作用是为了遮掩颈部,展现女子端庄含蓄的气质,符合当时对女性仪态的严格要求。

随着龙华在宫廷中普及,它的材质、颜色与图案也开始依据妃嫔的品级与个人品味而有所区别。最底层的宫女自然没有资格穿龙华。如果龙华是空白的,没有花样,那就是一个进出后宫并且没有名分的秀女。当皇帝给秀女封赏时,龙华开始有各种各样的图案。尽管它们看上去都是白色的,但它们具有不同的纹理和质地。它们可能是稠,可能是丝,也可能是绢。有些可能看起来是光滑且细腻的,是由熟练的工匠生产的,有些是相对粗糙的,并且龙华的长度也不同,等级高的后宫女子的长度比等级低的长度长。

说到龙华的图案,也是异彩纷呈。皇太后龙华通常都绣有吉祥的字眼,例如”福寿”,而皇后就比较自由,什么都可以绣。大多数人会绣牡丹,寓意母仪天下,但是妃子的龙华图案则无法随意。他们必须匹配自己的身份,并且不能僭越,不然将受到斥责。大体而言,妃子的龙华会绣上一些美丽的花朵,例如梅花莲花。

此外,后宫女子众多,皇帝也能以此当作是辨认妃子位份的工具,不会误将嫔妃和普通宫女认错,否则产生误会就尴尬了。

到了慈禧太后掌权时期,龙华的地位更是被推向了顶峰。为了彰显至高无上的权势,慈禧的龙华多以金线、珍珠点缀,并绣上团寿纹、仙鹤纹等象征吉祥长寿的图案,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尊贵与权威,使得这条领巾不再只是装饰,更成了宫廷等级制度的具体展现。

然而,这条曾经风靡后宫的龙华,最终仍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淡出历史舞台。清末民初,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宫廷服饰风格也悄然改变。带有立领设计的新式袍褂逐渐取代了传统圆领,使龙华失去了搭配的空间。此外,西式围巾的流行也让龙华显得不再实用与时尚。

从最初的实用简约,到后来的华丽精致,再到最终的黯然退场,这条看似简单的白布就像一面镜子,不仅串起了清代后宫女子的穿衣制度,更折射出清代社会的审美观与文化脉动。

iLifepost Logo 下载 iLifepost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