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称“小强”的蟑螂,人见人厌也害怕,有一个品种的蟑螂还会“产奶”,科学家正在研究其对人类的安全性。若研究成功,或许以后人类可以把“蟑螂奶”当作“超级食物”来食用,而且蛋白质比牛奶多3倍!
据网上流传的信息,印度干细胞生物学与再生医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有一种称为太平洋折翅蠊(Pacific beetle)的蟑螂会产生一种富含营养的蛋白质晶体液体,这种液体专门用于在母体内喂养幼虫。
这种蟑螂的繁殖方式与其他种类蟑螂不同,它是直接生下幼虫、而非产卵。
最近的研究显示,按每克计算,这些晶体的热量是牛奶的三倍,并且富含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使其成为一种“全面的食物”。
然而,目前要实际收获这种物质并不现实,因为需要成千上万只蟑螂才能获得少量。不过,新的研究正在探索其对人类的安全性。
其实,这早已不是新闻,俄罗斯《卫星网》在2016年就引述国际晶体学联合会期刊(IUCrJ)刊登印度干细胞生物学和再生医学研究所的研究报告,提出有关“蟑螂奶”的研究而引起注目。
当年,台湾媒体引述《华盛顿邮报》的报道,指该报记者访问有关研究报告作者之一、班加罗尔干细胞生物与再生医学研究中心生物化学家拉马斯瓦米,称“这是完整的食物”,他认为这种蟑螂奶有潜力作为人类摄取蛋白质的来源,不过仍有一些阻碍待克服。
首先是产量,一只蟑螂的“乳汁”产量有限,要将蟑螂奶当作“超级食物”前,首先就是要找出大量生产的方法;另外还有“蟑螂”这个名称带来的心理障碍。
拉马斯瓦米说:“我不认为有谁听到我们从蟑螂体内萃取出结晶做成食物,会喜欢。”
至于味道,拉马斯瓦米描述一名尝试过蟑螂奶同事的说法,“他说尝起来没什么特别的。”
有业者认为,基于人们养生观念的提升,对于超级食物的兴趣越来越高,也较愿意尝试新食品,有食品公司更考虑把它混入雪糕等奶类制品内,企图打开这新兴市场,使其成为人人都可接受的“超级食物”,即卡路里含量偏低,兼对身体很有益处的食物。
不过,在推广“蟑螂奶”之前,科学家还要对其安全性做试验,因为“没有证据证明,人类食用蟑螂奶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