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字
字

游日本必买成药手信 被32位医师票选为“不推荐服用”

人们在生活中依赖各种药物维持健康,从感冒药、止痛药、胃肠药、眼药水到医师处方的抗生素。然而,药物虽然方便,但若使用不当,也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日媒女性SEVEN PLUS整理32位医师与药剂师的专业意见,带你了解专家眼中“不推荐服用的药”以及“必要时会选择的药”。

不少游客爱去日本药妆店购买成药手信。

专家票选“不推荐服用的药”

1. 综合感冒药

综合感冒药是专家们一致列为最不建议服用的药物。中山诊所院长中山润一解释大多数感冒是病毒感染,不需要药物治疗,只要好好吃饭、多休息,身体自然会痊愈。如果病因不明就服用对症治疗的药,反而可能加重病情。比如说出现咳嗽症状,如果是因为气喘或肺炎,胡乱吃止咳药可能会更严重。

内科医师山本佳奈同样将综合感冒药列为“不推荐”的首位,原因是它通常含有多种成分:“为了标榜对多种症状有效,综合感冒药会混合抗组织胺、退烧止痛药、镇咳药等。结果是,身体会吸收许多根本不需要的药物。其中含有盐酸麻黄碱的感冒药尤其危险,容易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悸、血压升高及失眠等副作用。”

2. 改善睡眠药

札幌加藤眼科院长加藤佑司指出:“睡眠改善药含有诱导嗜睡的成分,可能导致隔天早晨精神恍惚,降低工作时的专注力。若有失眠问题,首先应该调整生活作息,而不是依赖药物。”

3. 便秘药

女性使用者较多的便秘药,也被列为专家不建议的药物之一。光伸医疗诊所院长中村光伸医师指出:“多数便秘其实是因为膳食纤维摄取不足,解决根本问题比单靠药物重要。”

尤其是刺激性便秘药(例如比沙可啶、番泻苷钙等),银座药局药剂师长泽育弘警告,长期使用会让肠道对药物产生耐受性,最终可能陷入“泻药依赖”,导致没有药就无法排便。

4. 关节止痛药(含软骨成分)

随着年龄增长,关节疼痛困扰不少人,但含有软骨成分(如硫酸软骨素、葡萄糖胺)的止痛药其实效果有限。户田整形外科院长户田佳孝医师指出:“这些高分子成分在肠胃中会被分解,无法直接到达软骨部位,所以疗效非常有限。”

5. 健康食品与保健品

日本保健品不仅是游客必买手信之一,还是不少代购商的热卖商品。

许多专家对市面上的保健食品与保健补充剂也抱持保留态度。乳腺外科医师尾崎章彦指出:“去年曾发生红曲保健品造成健康危害的事件。保健品与药品的制造规范不同,安全性与有效性都不确定,因此存在意想不到的副作用风险。”

专家推荐“必要时会服用的药”

1. 乙醯胺酚退烧止痛药

以乙醯胺酚(Paracetamol)为主成分的退烧止痛药被12位专家列为“可以使用”。

函馆棱北医院总合诊疗科的舛森悠医师表示:“乙醯胺酚副作用较轻,安全性高,小孩与高龄者都能服用,尤其适合单纯退烧或止痛需求。”

2. 整肠剂

有3位药剂师表示平时会服用整肠剂,三上彰贵子药剂师说:“含有双歧杆菌、乳酸菌、丁酸菌的整肠剂能帮助调节肠道菌丛。虽然吃优格、纳豆也有同样效果,但在忙碌时,整肠剂比较方便。”

3.中药

许多专家会选择在必要时服用中药。消化外科医师石黑成治表示:“感冒时,我会选择葛根汤或麻黄汤,这些汉方药不只抑制症状,还能提升身体的自然治愈力,加速恢复。”

不过中山医师提醒,中药并非完全安全,例如芍药甘草汤可能影响肝脏,并导致血钾降低,严重时会造成手脚麻痹或活动困难。

用药原则:少量、短期、正确

银座药局的长泽药剂师建议,购买市售药时应选择成分单纯的产品:“例如,发烧就只买退烧止痛药,避免同时含有过多复合成分。如果症状多发,先针对最困扰的症状下手。”

同时,他提醒购买时最好向药剂师说明具体症状与过往病史,例如:“喉咙干痒、伴随咳嗽”、“37.5度低烧、关节酸痛”等,并清楚告知正在服用的药物、保健品,以及是否怀孕或哺乳。

Navitas诊所川崎院院长谷本哲也也提醒:“一定要检查药品成分,避免重复服用相同成分的药物。对于有过敏体质的人,还要留意防腐剂等添加物。常备药也要定期检查有效期限,过期药品应该丢弃。市售药最好短期使用,如果症状持续或恶化,应尽快就医。”

专家们一致强调,市售药并非万能,用药原则应该是“症状明确、剂量适当、时间短期”。只有在正确判断与专业建议的基础上,药物才能真正成为我们的“健康后盾”。

iLifepost Logo 下载 iLifepost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