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字
字

天气炎热 驾驶者易有“路怒症” 背后原因是这样……

振兴医院精神医学部主任毛卫中表示,“路怒症”并非正式的精神科疾病名词,而是在描述一个人的情绪、行为,这通常是指驾驶人在开车时,常因道路、交通状况等不符合预期、失控而引发强烈愤怒情绪,有时,甚至产生攻击性行为。图为示意图。

进入夏天以来,气温持续攀升,前阵子,台湾出现不少重大车祸意外,甚至有人失去生命,而不少研究显示,两者很有关联性。过去十年间,美国、中国、西班牙与法国等国的研究人员发现,天气炎热的时候,很容易增加致命车祸风险。不只如此,另有研究发现,驾驶员在较热的天气,往往更具攻击性,并有更多敌意情绪。

对此,振兴医院精神医学部主任毛卫中表示,在台湾,夏天常出现闷热、潮湿气候,这种天气很容易引发烦躁情绪,加上高温会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导致脸潮红、容易疲劳、注意下降等情况,当车内空调效能又不好,驾驶人就很容易因为上述生理反应而降低情绪耐受性,不仅容易被激怒,进而产生“路怒症”,也会影响行车安全。

医师说明,什么是“路怒症”?

毛卫中解释,“路怒症”并非正式的精神科疾病名词,而是在描述一个人的情绪、行为,这通常是指驾驶人在开车时,常因道路、交通状况等不符合预期、失控而引发强烈愤怒情绪,有时,甚至产生攻击性行为,包括言语辱骂、过度按喇叭,或如逼车、急煞、故意阻碍交通等危险驾驶行为,并引发肢体冲突,如果是单纯情绪反应,不足以构成路怒症,必须是超出正常范围的过度反应,才称为路怒症。

“有路怒症的人,往往不会认为自己有问题,他们常认为自己开车发飙,是其他驾驶太笨、不会开车造成,所以通常也不会求诊。”根据毛卫中的观察,实际因为路怒症困扰求医的族群并不多,不过门诊中,倒有一些上班族、主管因为常对同事、下属发飙、生气,事后产生后悔情绪而求助,这些族群常有冲动控制困难倾向,由于对自己的行为有所自觉,也想有些改变,所以主动求诊或被家人劝导就医。

高温环境、大脑作用,都是环环相扣

另外,毛卫中表示,高温气候不仅会影响驾驶行为,也会干扰睡眠,当一个人睡不好、睡不饱,无论是日常生活、开车,都容易注意力下降、情绪不稳,也常产生烦躁情绪。

根据一些大脑科学研究证据,路怒症、情绪控制不佳,也可能和大脑血清素分泌、杏仁核作用有关。像牛奶、香蕉、巧克力等食物,可帮助大脑血清素分泌,不过,毛卫中提醒,与药物相比,食物所含的血清素相关成分并不多,对于增加体内血清素浓度,帮助十分有限,如果是疾病因素导致,即使吃再多牛奶、香蕉,改善效果也是微乎其微,因此建议求助专业精神科医师,以找出原因,并拟订个人化治疗策略。

iLifepost Logo 下载 iLifepost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