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分享,70岁的妈妈只喜欢宅居看电视、追剧,劝她多外出多活动、交际都不愿意,生病后竟卧床不起,两年后就去世了。反观她的父亲,喜欢和人交友,虽然后来独居,但和大楼保全或超商店员都能聊天变朋友,85岁仍健康有活力。医生提醒即使个性很宅仍然要维持交际生活,多活动才能维持健康、有正向的生活更长寿。
这位网友很感叹父母迥异的个性和生活选择,竟然有不同的健康结局。嘉义大林慈济医院高功能运动医学中心主任陈韦任指出,社交互动和身体活动对老年人的健康与寿命有着决定性影响。长期缺乏社交互动的长者不仅身体机能容易衰退,认知功能也会加速退化,最终可能导致生活品质急剧下降,甚至缩短寿命。
社交互动对身心健康的深远影响
陈韦任指出,长时间待在室内且缺乏社交行为的长者,其活动量、频率和强度都会明显降低,导致身体机能加速衰退。更重要的是,社交互动不仅是单纯的聊天活动,更是一种认知功能的运用和训练,缺乏这种刺激同样会导致认知功能的减退。
“这就是为什么国家政策中有许多长者共餐或社区据点活动的原因,”陈韦任说明,即使只是去吃饭、在据点活动两小时,也能避免长者独居封闭,提供社交互动的机会,对身心健康都有显著好处。
运动与社交的双重健康效益
许多运动医学研究证实,运动能增加人的平均寿命。陈韦任解释,运动会增加脑内啡分泌,带来心理愉悦感,这与个性和活动习惯形成相互影响的关系:“不喜欢运动的人可能因个性孤僻或情绪低落而少动,导致身体衰退;而运动量的多寡也会影响体内内分泌激素,进而影响生理状况,形成互为因果的关系。”
国家政策鼓励长者共餐、参与活动,除了让他们动起来,更重要的是促进社交互动,对身心健康都有正面影响。陈韦任表示,许多运动医学研究也显示,运动可以增加平均寿命,尤其是“需要多人参与”的运动项目最有效果,因为除了运动本身,多人参与的运动还能促进人际互动,同时促进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