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4年冬,一声微弱的婴儿啼哭打破了宁静的紫禁城。这是明嫡宗室的后代,生而为皇,却不受宠爱。他就是后来执掌大清江山近60年之久的康熙皇帝。
然而,命运对这个不起眼的皇子并不仁慈。才刚降生,他就染上了当时最让人闻风丧胆的瘟神——天花。
天花,这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传染病,在古代可谓祸害无穷。一旦感染,大多数患者在剧烈的发热和全身泛起的丘疹中经受巨大的痛苦,最终命丧黄泉。就连建立大清王朝的皇帝,也死于天花。
当年还是皇子的康熙不幸染病,本已被视为难逃魔爪。天花每每夺去婴儿的性命,这种痛苦的死法无不令人胆战心惊。更何况,这还是继承皇位的皇子,无疑是对大清王朝的沉重打击。父皇顺治帝甚至直接将这个刚出生的孩子赶出了紫禁城,以防止病毒传播蔓延开来。
然而,奇迹发生了。在宫廷医官和保姆的精心照料下,仅8岁的康熙竟然痊愈出院,丝毫没有留下后遗症。这让许多大臣束手无策的瘟疫,在一个孩童身上竟然就此烟消云散。兴许这就是上天的眷顾吧,让康熙侥幸逃过一劫,保住性命,以备后用。
虽然终于躲过了一劫,但天花带来的刻骨铭心的痛苦,却深深烙印在了康熙心中。他发誓,一定要让百姓远离这可怕的疾病,不再经历这等生不如死的折磨。一个孩子的誓言,却是改变了一个时代的药石。
登基之后,未忘医药创新之初心
1661年,7岁的康熙在孝庄太后的扶持下登上皇位。从此开始了他将近60年的辉煌统治。面对内忧外患,这个稚龄的皇帝展现出超越同龄人的睿智和胆识。他一心致力于巩固国本,推行“休养生息”,将清朝带入鼎盛时期。
然而,成为皇帝的康熙并没有忘记天花给他带来的恐惧。他默默地指示太医院的医官着手研究预防和治疗天花的方法。他深知自己侥幸存活的痛苦历程,如今身坐龙椅,他更要让百姓远离这恐怖的疾病。
他每每思及天花夺去无数性命,夺去他玩伴,夺去手足,内心的苦涩无人能理解。然而重重压力并未压垮这个稚龄的君主,反倒将他的意志磨砺得更加坚定。要让老百姓过上幸福安康的日子,这是这个孩子皇帝的夙愿。
于是,在处理朝政之余,康熙总会抽出时间与太医们商讨研究天花的对策。他并不急于一时,而是深谋远虑,希望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祸害宫廷民间的顽疾。种种努力都在为那年孩童时许下的誓言积蓄力量。
皇太子染疾,种痘实验
1768年冬,一场疾病再次席卷皇室,让康熙再次体会到天花的可怕。这一次,倒霉的主是他的二儿子允礽。这个聪慧乖巧的皇太子,正值十几岁,是康熙最宠爱的儿子。他一向强壮健康,没想到也中招了。
太医院曾派出最好的医官试图治疗,但所有方法都无效。允礽的病情日益恶化,高烧不退,满身泛起怖人的水泡。康熙心急如焚,可又无计可施。
这个时候,一位叫傅为格的县令站出来请缨,称他有办法治好皇太子的天花。这引起了康熙的注意。
原来,傅为格早有研究,相信通过给健康人接种轻度天花病毒,可以提高人体抵抗力,起到预防重症的作用。这就是后世所称的种痘法。
当时的医学界对此兴趣不大,因为任何活病毒的接种都存在风险。但康熙还是决定试一试。他相信,只要找到正确的病毒菌株和接种方式,就可以减轻天花的危害。
为了保皇太子的安全,康熙抽调了30名年轻健康的宫女进行人体试验。这30名宫女将承担起验证疫苗的重任,为天下百姓的健康作出贡献。
她们中有的还只是刚入宫的小宫女,对宫中规矩还不甚了解;有的已经服侍多年,见证了康熙从一个孩童成长为明君。她们或怀着紧张,或怀着兴奋,等待实验的开始。
起初,由于对病毒不熟悉,试验进展并不顺利。操作不当导致4名宫女不幸染病而亡。这让大臣们哗然,纷纷劝谏康熙停止试验。看着几名年轻宫女命丧黄泉,康熙也深感痛心。然而为了最终结果,他必须再忍痛前行。
然而康熙没有气馁。经过反复试验和调整,医官们终于找到了正确的方法——将痘痂加水稀释后吹入鼻腔传播。最终,人体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证实了这种接种法的有效性。
种痘疫苗,功在千秋
康熙欣喜若狂。他立即命医官给皇太子施行接种,很快治愈了允礽。为了让百姓也能受益,康熙又率先在宫中接种了疫苗,以示天下。
从此,种痘法在全国普及开来。天花病例暴减,死亡人数大幅下降。康熙的努力终于让老百姓摆脱了这场瘟疫的阴影。
如野火燎原般蔓延的天花,在疫苗面前烟消云散。曾经用于天花治疗的种种疗法被抛弃,取而代之的是简单高效的种痘接种。
人们用颤抖的手脚排长队,等候接种这让人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死神收起了蓄势待发的镰刀,被天花夺去的生命也不再增加。人们欢欣鼓舞,感激他们伟大的皇上竟能让如此可怕的瘟疫退散于无形。
后世医家在康熙的基础上又开发出水苗法,用痘痂制成的疫苗接种,成功率更高。如今天花已经从地球上绝迹,疫苗接种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武器。
当年牺牲的30名宫女,也终于没白白献出年轻的生命。她们成为医学史上最早的疫苗试验志愿者,她们的牺牲让千万人免受瘟疫之苦。虽然终究没能活着见证胜利的曙光,但她们的名字必将流传千古,与康熙的伟大事迹一同被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