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然而与浩瀚无垠的宇宙相比,地球连一粒尘埃都算不上。人类文明的发展,在地球上也只不过几百万年,地球不但为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命体提供家园、土地和物质能量来源,同时也见证了生命的演化、人类文明历史的发展变化,也包括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利用科技探索未知的进程。
人类不但对于外太空的探索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处于初级阶段,而且对于脚下地球的认知也还远远不够,自然界中还有许多未解之谜等待着人们去破解。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一个位于沙特阿拉伯泰玛绿洲的一块巨石,它被未知的力量精准地切割为两块,一些科学家认为非人力所能形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在阿拉伯的泰玛绿洲中,有一块高度约5.5米、宽约7米的巨石,人们将它命名为阿纳斯拉巨石,最早是在1883年,由探险家扎尔斯·惠弗在寻找古巴比伦遗迹时意外发现。
这个巨石的成分由当地比较普遍的砂岩构成,本身没有什么奇特之处。在巨石的表面,还雕刻有众多图案,除了马、牛、羊等牲畜外,还有一种似是而非长颈鹿的动物图案。经测定,该岩石的历史有5000年左右。而据考古专家分析,该巨石所处的区域,在当时应该有古巴比伦的居民居住过,巨石上面的图案,应该就是在那个时候雕刻上去的,反映出当时这里已经被高度开发过。
在巨石的中央,有一条宽度10厘米左右的缝隙,与地面几乎呈垂直状态,而且切口非常平整和规则,从巨石裂缝的一侧可以不受阻拦地看到另一侧,而且缝隙的上下宽度也基本一致,看上去就像用非常锋利的切割机或者高强度的激光切割了一样。
该巨石让人费解的地方,主要有两个方案。一个就是刚才提到的笔直规则的缝隙。这块巨石起码也得有几十吨。如果是5000年前的古巴比伦人所为,那么当时不可能拥有如此精密和高效的设备来进行切割,而且“切割”后的巨石,就这样保留在这里,就像一幅艺术品一样供后人观瞻,也非常令人费解。
如果是现代人的“杰作”,那么研究人员在对缝隙进行深入研究后,也没有发现被巨大能量烧蚀的痕迹。而且,巨石现在所处的位置比较偏僻,周围也没有畅通的道路,拿什么将切割仪器运送到这里呢?
第二个是两块巨石都有底座。这个巨石被缝隙一分为二,分隔后的两块石头大小总体相当,而且每块的下面,还有一块较小的岩石来支撑,起到类似减震器的作用,看上去摇摇欲坠,实际上非常稳定,历经几千年仍然屹立不倒。
这块巨石被发现以后,有关成因问题一直成为诸多探险家、考古家、地质家争相研究的课题,争论也一直未停止。不过,争论的前提是一致的,那就是这块岩石原本应该是同一块,只是受到某种特殊的外力作用,将之分割开来。
许多人相信这是外星人的杰作,也有人认为是古代文明也拥有“高科技”的证据。历经多年的讨论和研究,有学者最近用科学角度解开了谜团。
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University of Bristol)地质学家路易斯(Cherry Lewis)表示,阿纳斯拉巨石的裂缝很可能是因为“冻融(freeze-thaw)”的现象而形成,她解释“当水进入岩石的小缝隙后,就会发生这样的状况,每当温度降低,水结冰膨胀,导致裂缝扩大和延伸,然后随着冰融化,水也会再渗入到更深的地方,这个过程重复数千年甚至数百万年,直到岩石最后分裂”。再加上沙漠中的风蚀效应,就像是“喷砂”的效果,会在岩石的迎风面磨出光滑的表面,最终才造出人们现在看见的模样。
不过路易斯也表示,虽然阿纳斯拉巨石是“自然形成”的可能性较高,但古代人们也曾利用最基本的工具,造出巨石阵、复活节岛摩艾石像等,因此也没办法完全排除人为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