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万众期待的《鱿鱼游戏2》于Netflix上线。本剧不仅创下多项纪录,更在全球掀起旋风,许多粉丝争相体验戳韩式椪糖、打弹珠与一二三木头人等韩国传统游戏。
当网路上陆续出现许多模仿《鱿鱼游戏》的真人实境挑战节目时,中国则兴起一场名为“自律挑战”的活动,其斗大的宣传标写着:
“你觉得你够自律吗?敢不敢接受独处20天拿走50万元人民币(约30.5万令吉)的挑战?”
《路透社》形容这类挑战宛如中国版的《鱿鱼游戏》,但参赛者赔掉的不是性命,而是参加后就绝对拿不回来的报名费。
自律挑战,等你来挑战
自去年开始,中国社群平台开始出现与“自律挑战”相关的活动,声称参赛者只要独自待在酒店房间,不与外界接触,遵循一些看似简单的规则,就能将数千元的报名费,换成数万元的奖励。挑战规则包括:
·每天正常的作息:晚上10点关灯,早上6点后必须保持照明。每天只限开灯一次、关灯一次;
·挑战期间全程监控,且不可遮挡房内的摄影机超过3秒钟,包括脸部;
·可以携带3C产品,但只能在限定时间内使用,时长不超过3分钟;
·不可主动与外界交流;
·不可遮挡或饮用房间内的啤酒;
·不可在房内赤裸或进行任何不雅行为。
许多参赛者抱持着,只要待在房间,就能轻松拿到高额奖金的想法报名,却在缴交报名后才发现,“自律挑战”只是假挑战之名,行诈骗之行的游戏手法。
规则很简单,被淘汰更简单
根据《央视网》报导,今年9月,陕西省的张先生在中国社群平台上,看到“自律挑战室”的直播间,当时因为没有工作,身上还背负着债务,他马上被只要坚持26天,挑战成功就能获得人民币85.9万(约52.4万令吉)的条件吸引。
9月24日,张先生缴交报名费人民币6,900元(约4,210令吉),签署《自律挑战26天》协议书。但不到24小时便挑战失败,原因是主办方判定他的脸部被遮挡超过3秒钟。有了失败的经验后,隔日张先生再次缴交报名费重新挑战。然而,这次虽然坚持到第二天,却因为整理被子时不小心背对镜头,脸部被遮挡超过3秒而失败。
9月26日,张先生向朋友借钱,第三次缴交报名费,却又因起身运动时挡到房间内的摄影机,遭工作人员宣判挑战失败。事后,张先生一状告上举办自律挑战赛的公司,认为“该挑战是摧残心理的极限考验,会导致心理不健康,不只有诈欺嫌疑,且协议中关于不能遮挡脸部等要求明显不合理。”
但因已签订协议书,且双方对退还金额无法达成共识,最后仍调解失败,案件进入司法程序。
“不是自律挑战,而是文字游戏”
因“自律挑战”而血本无归的人,不只有张先生一个。在南昌经营自律挑战的公司宣称,这是正规且合法的挑战,全程以摄影机监控,确保挑战的透明度和公正性,不存在隐形规则或不公平条款。然而,即使挑战规则已白纸黑字写明,判定标准仍由主办单位掌控。
根据中国《极目新闻》报导,化名张林的参赛者也曾参加自律挑战,缴交报名费7,000元,却在挑战第二天就因裤子和衣服间的空隙,以违反“不可在房内赤裸”,判定挑战失败。对此,张林生气地表示:“这哪是自律挑战,根本就是文字游戏。钱没那么好拿,他们基本上会在你快要成功的时候,找出各种理由判你违规,反正解释权都在他们那里。”
也有网友提及,挖鼻孔也可能被判定为不雅行为。但该活动的工作人员则解释,“因为导播会切换房间的摄影机,如果刚好在直播时被拍到,此一行为就会被判定不妥当。”
没有不合法,但也没有自律效果
根据中国市场监督管理局调查,由于参赛者皆是在签订协议书的情况下才进行挑战,且过程中全程录影,“从合约上来看,参赛者都是在知晓挑战内容的情况下签署,并未诱导消费者。公司也都是依照合约内容执行。”
朱雪律师表示,合约和挑战规则明显存在漏洞。由于规则是由业者制定、活动由业者主导,缺乏第三方监督,要指望业者能“良善”地履行合约并不切实际,她建议大众“不要为了奖金盲目参加这类挑战。”
谘商师甘伟则认为,标榜“自律挑战”让参赛者达到自律,并不会达到正面效果;长时间被关在密闭空间内,还可能产生焦虑、忧虑等负面情绪,“参赛者可能认为只要奖金够高,什么都能坚持下去,但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极限的,一旦超过这个极限,就可能会造成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