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窝囊,虽然原始,但是开心,反正也没人认识我。”这一代中国年轻人除了计较性价比,现在还追求“卸下包袱的感觉”。他们以平和的心态感受这些旅游活动带来的不同体验,更多地享受过程,而非追求结果。
中国近期兴起一种看起来像放生的旅游形态,旅游业者看中市场潜力,也纷纷推出各种定制版的游程和项目,特点就是将原本带有刺激性的如泛舟、高空弹跳等活动,重新设计为更轻松安全又缓慢的版本,让原本却步的游客也能体验一回,又有“电视上古代弃婴的感觉”。一批批“又菜又爱玩”、“想玩偏又没胆”的年轻人,捧火了另一个新名词:“窝囊游”。
放松摆第一 拒绝惊险
据中新经纬报道,近期有不少博主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窝囊版”漂流的视频。视频中,游客们身着救生衣直接躺在水面上,顺着河水平缓地漂流而下,和前阵子大火的“西天取经”式漂流形成鲜明对比。这些视频吸引了大量网友留言评论,有网友称,相比渡劫式惊险刺激的漂流,“窝囊版”漂流更适合只是单纯想放松的年轻人。
在乔乔(化名)的印象中,漂流都是坐在橡皮艇上,水流很急。今年中秋假期,她自驾前往位于广西桂林的猫儿山景区,花88元(人民币,下同,约12美元)体验了一次完全不一样的人体漂流。“原来我自己可以飘起来,放松躺在水上,头上阳光明媚,泉水冰冰凉凉,有种放空一切的感觉。”乔乔说,漂流配备救生衣、头盔、护膝,全程有救生员陪同,漂流后还可以喝姜茶。
躺平式漂流 适合淡人
博主“桂林玩家”称,所谓的“窝囊版”漂流其实就是躺在平静的水面上随波逐流。因为需要身体放松才能漂得舒服,耳朵在水里听不到外界的声音,让人感到轻松解压。在社交媒体上,不少网友称“窝囊版”漂流更适合“淡人”,“不敢想像十一假期这条河上会漂多少人”。
谈及推出“窝囊版”漂流的考虑,猫儿山水上运动中心负责人赵博星表示,有些游客可能对传统刺激型漂流有所顾虑,但又渴望感受水上活动的乐趣和自然之美,“窝囊版”漂流正是为了满足那些更追求轻松、安全,同时能欣赏风景的游客群体而推出。
在河段的选择上,赵博星介绍称,该中心挑选了水流较为平缓、水域开阔的河段,水深一般不超过1米,不会给游客带来强烈的冲击感,即使没有漂流经验的游客也躺下就能漂。自“窝囊版”漂流推出以来,游客数量呈逐渐上升趋势,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前来体验。

高空缓降弹跳意外火
今年暑假,小鱼(化名)则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云上草原国际山地旅游度假区体验了一回“窝囊版”高空弹跳,“在跳前的那一刻最害怕,克服那一下后,其他都很稳妥,还没有过山车刺激,普通高空弹跳的刺激应该在跳下去之后吧”。
蟋蟀大叔(化名)今年7月也带几位朋友体验了“窝囊版”高空弹跳,“下降速度很慢,不是猛地下去,而是一点点放下去”。云上草原背后的营运主体公司是浙江云上文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该公司营销分公司总经理徐玉帆表示,公司在2023年对高空弹跳这个项目进行了升级改造,一个缓降的装置,降低了高空弹跳的整体参与门槛,后来在网友的建议下,命名为“窝囊版”高空弹跳,意外地火了,今年暑期参与高空弹跳的游客数量比之前翻了五六倍。
今年十一,云上草原度假区针对“窝囊版”高空弹跳又做了进一步升级,除设立项目的指引牌,还增加了“窝囊版”高空弹跳的证书和勋章,游客在体验完后会进行颁发。十一期间,每天来体验“窝囊版”高空弹跳项目的游客数量不低于两三百人次。
手扶梯登山 无痛攻顶
“窝囊版”爬山也备受一些游客追捧。近年来,浙江天屿山、神仙居等景区推出网红登山电梯,让游客无痛实现《一览众山小》、《山一步不爬,景一处不落》的体验。

经典的刺激性游乐项目如过山车也出现了“窝囊版”,和经典版相比速度更慢。北京青年报报道,常州淹城春秋乐园的“窝囊版”过山车全长约400米,运行时间43秒,最高速度安全保障没问题。游玩者体验过山车时需俯卧在笼子内,每排4个人。不过有有游客体验后表示还是不够窝囊:“这个还挺刺激的,还有360度旋转,速度也很快”。

中国旅游研究院科研管理部主任战冬梅认为,“窝囊版”项目作为适应市场的新尝试,体现了景区对游客细微需求的敏锐捕捉与满足,这种多样化的服务模式不仅迎合了游客的个性化诉求,还展现了景区营运的创新思维,有效吸引了大量人气。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教授吴丽云表示,不仅极限运动或挑战性项目可以推出“窝囊版”,如过山车、密室逃脱等也可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相应调整,以覆盖更广泛的消费群体,“密室大逃脱的真人NPC(非玩家角色),其实也可以有不那么吓人的NPC”。旅游产品也应针对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差异进行开发。
90后爱非洲游 享受独一份景观

没钱没时间的年轻人在国内“窝囊游”,手边较宽裕的选择出国。即使去一趟花费仍旧不菲,少则3、4万人民币(约18,500-24,700令吉),多则上10万(约61,800令吉),非洲近年还是成为愈来愈多中国年轻游客出境游的首选。他们不那么在意花费,而是为享受那独一份的自然景观和民俗,在没有边界没有天花板的非洲感知生命力,那是当代打工人生活中一种极为难得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