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分泌物颜色曝警讯
1状况恐是癌

女性分泌物颜色 1

 

女性朋友时常会出现许多不同颜色的分泌物,总让人有些担心是不是有什么生理问题或疾病。台湾国泰综合医院妇产科专任主治医师蔡亚伦指出各颜色分泌物的可能原因,也提醒如有异样别观察太久,先进行检查确保健康为佳。

蔡亚伦医师首先表示,女性的分泌物一般而言是呈现无色、无味、胶状黏黏的。若是出现其他颜色、味道及型态,可能是某些生理因素或外在影响所引起,可多留意变化。

 
1)偏白黄色:白色、黄色

白色、呈现豆腐渣状、白色块状的分泌物,常见因念珠菌感染所引起,多半是出自于阴部潮湿、闷热、不通风等因素所致,通常不会有其他异味,不过多半会私密处痒,也可能发红、发热等症状。另,也可能会以黄色呈现,此情况医师多会以抗霉菌塞剂或口服药物治疗。

 
2)偏灰色:黄色、黄绿色、灰色

黄色也可能是细菌感染所引起。阴部原本就会有正常菌丛,清洁不当或免疫力低下等因素,就可能发生细菌感染,最常见的菌种就是大肠杆菌。分泌物常见会伴随鱼腥味,以及红、肿、痛等症状。另,也可能出现黄绿色、灰色等相似颜色,这种情况常会以抗生素塞剂或口服药物治疗。

 
3)偏绿色:黄色、黄绿色、绿色

黄色的分泌物也可能是滴虫感染或披衣菌所致,主要因性病传染所引起,常见伴随有鱼腥味,时常会感觉疼痛、灼热,尤其是在排尿、性行为的时候。另,也可能以黄绿色、绿色等相似颜色呈现,这种情况也多会以抗生素塞剂或口服药物治疗。

 
4)红色系:粉红色、深红色、深褐色

粉红色、深红色、深褐色等红色系列的分泌物,就需要特别多留意,尤其是在月经以外的时间,或感觉经期较长。这情况的分泌物无论液态、果冻状或块状都有可能,其味道多半是血味,这意味着体内正有出血的情况,颜色较浅代表血较新,较深则代表在体内较久。

致使上述颜色分泌物的可能原因有很多,例如荷尔蒙变化、子宫相关的息肉、糜烂、病毒感染等造成的异常出血,或是性行为摩擦使得阴部破皮出血,也可能是恶性肿瘤。尤其,停经后的女性若发现红色系的分泌物更要特别留意,这不是月经又回来了,胥视当前的原因,并予以治疗。

 

5)多种颜色不断变化

颜色不断变化也需要留意,这种情况常常让人摸不着头绪,但其实依着上述提到的颜色来看,可能就意味着有上述这些问题,例如有时候白色、有时候黄色、有时候又出现深褐色,可能是同时有念珠菌感染、细菌感染、子宫息肉等。

 

**3种情况尽早检查**

 

从上述可见,各颜色都可能有不同的原因,部分颜色也相近,每个人对颜色的主观感觉也有所不同,还可能重复,尤其较危险的红色系也和月经相似,往往容易造成混淆。

有鉴于此,蔡亚伦医师建议,若是发现颜色、形态不对,或是有不适症状,还是尽早检查确认为佳。考量到许多人也会再多观察一下,医师建议最多就观察5-7天,因为就像皮肤受伤一样,一般的受伤或发炎差不多这些时间内就会好转,若没好转恐怕代表有个问题需要解决,再等下去也难以自愈。

检查方面,蔡亚伦医师表示通常会先进行内诊,若检查无异常,便会进一步安排超音波检查,了解子宫卵巢等更深处。除此之外,也可透过软式子宫内视镜进行检查,将消毒过的长镜头探进至子宫、子宫内膜、输卵管开口等深处,可上下左右的探查,了解是否有息肉、息肉状态,甚至也可以了解是否有相关结构原因造成不孕。而检查也建议做一年一次的子宫颈抹片检查,以及至少三年一次的HPV检测。

蔡亚伦医师也呼吁尽早施打HPV疫苗,以防HPV病毒感染,这可防范因HPV引起的子宫颈癌、阴道癌、外阴癌等;也建议伴侣一起施打,于男性可防范阴茎癌。对于男女而言都可防范口腔癌、肛门癌、菜花。伴侣一起施打也可互相保护、避免彼此感染。

 

**内在保养+外在洁净 助防妇科疾病

 

内在保养:

除了检查和治疗,日常保养也很重要。蔡亚伦医师建议,内在保养最基本的就是多喝水,可藉由排尿清洁内阴,有助改善绝大多数的分泌物异常;此外,多吃蔬果、饮食均衡、适度纾压、作息正常等维持良好的生活,也有助自律神经和免疫力稳定,减少感染或荷尔蒙异常等情况。

 

外在洁净:

日常需多注意私密处保持透气干爽,以及环境卫生;可多穿宽松的裤子或裙子,避免私密处直接接触公共环境。此外,私密处也需妥善清洁,可用私密处专用洗洁剂,成分越单纯越好,但注意以淋水的方式清洗,可直接用水沖洗内阴,避免使用沐浴乳,至于性行为务必戴上保险套,时刻注意安全性行为。

另外,许多感染恐怕也使得内裤、甚至洗衣机受到污染,建议内裤最少半年换新一次,洗衣机也记得清洗或可请人清洗。

总而言之,一旦察觉异常,建议尽早就医检查并治疗,同时日常也要养成良好的保养习惯,如此一来必定更有利私密处恢复健康、分泌物恢复正常!

 

【免责声明】
“爱生活iLifePost”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