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大不同】叠滘龙船漂移
水上版“速度与激情”

633

在这弯弯曲曲、宽度不到6米的水道里,25米长的龙船满载40位猛将,在水道中甩弯、急停、折返,上演飙船名场面。
在这弯弯曲曲、宽度不到6米的水道里,25米长的龙船满载40位猛将,在水道中甩弯、急停、折返,上演飙船名场面。

端午划龙舟,是很多地方的习俗。龙船漂移,叠滘独树一帜。

自明代兴起,到清代兴盛,作为佛山市的非遗项目的叠滘龙船赛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不同于在大江大河中的百舸争流,叠滘龙船赛主打一个惊险刺激。

叠滘河道九曲十三湾,狭窄、蜿蜒。25米以上的龙船,在S形、C形、L形的河道上甩尾过弯,犹如赛车漂移,稍有不慎就会翻船。“龙船漂移”由此得名。

现场氛围更为热烈

这几年,叠滘龙船漂移吸引了国内媒体的广泛报导,并在社交媒体平台广为传播。去年5月,“岭南叠北飙龙船”2023系列赛启动,超过300万观众在线上观看这场水上版的“速度与激情”。

叠滘龙船漂移,为何这样“火”?

在网络上,叠滘龙船漂移大赛有很多别称。

叠滘龙船的弯道竞速、水上漂移,让它被称作“水上F1”,或是“水乡版格兰披治”。众所周知,澳门格兰披治大赛车,赛道以多弯、狭窄等著称。一水一陆,同样惊险、刺激,都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龙船上,镌刻历史。叠滘扒龙船,明兴清盛,已有数百年历史。它寄托了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保留了原汁原味、生生不息的风土民情。2017年,“叠滘弯道赛龙船”被列入佛山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参与和观看龙船漂移,也是在浸润优秀传统文化。

龙船上,载着乡情。前段时间,各个龙船队密集夜训,队员们白天忙于工作,晚上投身训练。拼尽全力,与其说是为了“大奖”——九江双蒸和烧猪,不如说是“不能输给隔壁村”的荣誉感。龙船不仅是竞赛的主角,也是联谊的纽带。鼓声里,归拢着村民们的家乡归属感。

龙船上,见证传承。今年的参赛队员中,有父子,有兄弟,有刚从父辈手中接过船桨的“00后”“10后”。一代又一代的叠滘少年,伴着鼓声长大,在扒龙船的过程中,体会和传承“宁可煲烂,不可扒慢”的拼搏精神。

这两年,贵州的“村BA”和“村超”接连火爆出圈。这些乡村体育赛事,和叠滘龙船漂移赛颇有相似之处。它们都植根于乡土,联结了乡情,寄托着乡愁。这种乡村自办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展现出村民们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村民日子更红火

循着龙船漂移,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叠滘、拥入叠滘。他们在观赏龙船漂移的同时,也会徜徉于这个岭南和美水乡,漫步百年老街叠滘圩,打卡古色古香的祠堂。

和龙船漂移大赛一起升级的,是叠滘的人居环境。龙船赛道亮化,夜训场面更加亮丽;公厕改造提升,游客体验更加舒适;河涌水清岸绿,水乡风貌更加怡人。曾经跟着龙船跑的叠滘青年,在村里开起了茶饮店,组建起文创社,以自己的方式,传播着龙船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古老的祠堂、新潮的咖啡店、热闹的龙船、繁茂的榕树,这幅叠滘的画卷,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深度融合、有机衔接。龙船漂移“火下去”,村民日子更红火,这是人与龙船的故事、人与村庄的故事,也是充满希望的未来。

龙舟文化底蕴深厚的佛山,端午期间各项活动精彩纷呈:盐步锦龙盛会、西樵“半山扒龙船”、黄岐龙母诞、君兰和睦邻里千人宴暨龙舟文化节……在热闹与欢乐之中,人们品味厚重文化,体会精神内涵,收获心灵滋养。

龙舟竞渡,强调团结协作。一舟之上,扒丁、舵手、鼓手需要各司其职,同心协力。赛龙夺锦、奋勇争先、同筑未来,不正是这座城市的精神写照吗?

【免责声明】
“爱生活iLifePost”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