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忙心闲
时间管理最高境界

 

1

 
时间永远不够、事情永远做不完?你醒着的大部分时间总是处在忙碌状态吗?

台湾知名作家吴若权曾经表示“忙碌会让人变得无情”,学会在时间与生活琐事里,与自己保持和谐的关系很重要,达成“事忙,心闲”的状态,虽然要忙的事情很多,但可以明显感觉自己正按照进度在走,也踩在精准的节奏上,还有关心别人的余裕。

吴若权分享,资深前辈作家蒋勋老师曾经以说文解字的方式谈论忙碌,把“忙”这个字,拆解为“心”与“亡”。他说:“忙,这个字我对它的解读,我觉得是心灵的死亡,不见得是事情多,更多原因是对周遭的东西没有感觉。”吴若权认为蒋勋老师的解说非常精辟,也以此用来自我惕励,期许自己忙归忙,但千万不要忙到对周遭的事物没有感觉。

继续咀嚼一段时间之后,更深一层省思:究竟“忙”与“心灵的死亡”存在怎样的因果关系?我们是否可以在百忙中维持心灵的甦醒呢?

 
002
吴若权回忆过去在微软公司上班的时期,曾连续4年多长期加班,工作忙碌到几乎没有任何私人时间,行事历上总是填满各种会议与必须执行的公务,唯一与社交有关的活动,就是历年来固定登载至亲好友的生日注记。

原本,他都会为寿星细心准备礼物,并手写卡片,但在工作忙碌到不可开交的情况之下,就变得偶有疏漏,或没时间准备礼物与卡片,只是发个电子邮件或手机讯息,祝福对方生日快乐。

虽然至亲好友收到生日祝福,还是会有惊喜感动,但对他而言,自己知道表达心意所花的功夫已经不若以往,即使骗得过别人,却逃不过自己的检视。忙碌,或许不是让一个人立刻变得无情,也不至于马上影响人际关系,但总是不比花时间与心思为对方付出,来得有情深义重的感动。

私领域如此,工作亦然。在办公室一忙起来,也很容易让自己变得六亲不认,甚至连脾气都控制不好,只希望赶快把工作完成,尽量准时下班。其实,越是忙碌,越要提醒自己不能忽略人情世故。过度忙碌的办公室,会因为大家都面临很大的时间压力而缺乏人情味,既没空嘘寒问暖,也不太能帮别人的忙。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人际互动中,就只剩公事公办。

日本禅师作家枡野俊明,就曾经感叹现今社会不若旧时代的日本,上班族因为忙碌到自顾不暇,而无法自发性地互助,造成人心的隔阂,彷彿工作只是为了赚钱,而其他与金钱没有直接相关的价值就被忽略。

 
3
已经忙碌到加班都未必能把事情做完,该如何兼顾人情世故呢?吴若权说明,曾经延伸应用“番茄时钟工作法”的精神,做了不同于以往的练习。“番茄时钟工作法”的基本原则是:专注工作25分钟,随之休息5分钟。但过去在微软公司服务时那种很忙碌的状态,真的很难做到,他会尽量专注工作50分钟,休息7-10分钟,然后在休息的时候,利用3-5分钟处理一些可以关照人情世故的小事,例如:发几则问候的讯息、或订个假日家庭聚餐的行程等。

 

**如何保持自我觉察的能力?**

 

有些朋友可能会觉得:“那本来要休息的10分钟,岂不是就无法好好放松了。”对此吴若权表示,把部分休闲时间用于情感的连结,可以让自己回到工作时更有热情与拼劲。因为这样做,会觉得自己并不孤单,同时也丰富工作的意义,不只是为了赚钱或成就自我,而是有人可以分享与支持。

若要避免“忙”与“心灵的死亡”画上等号,就必须拥有自我觉察的能力,让自己在万般忙碌的同时,还要能够保持对人与事的慈悲,不是只想到自己要什么,也要兼顾别人的感受。
在工作中适度保有人情,这样的平衡感,其实对舒缓压力有很大的帮助,否则很容易造成恶性循环,因为工作压力大而变得冷漠,最终导致众叛亲离;一旦陷入孤军奋战之后,工作压力就变得更大。

 
4
总之,“事忙心闲”是一种时间管理很高的境界,但并非遥不可及。虽然要忙的事情很多,但可以明显感觉自己正按照进度在走,也踩在精准的节奏上。即使可能有难以预测的变数,也都在自己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

吴若权常观察身边很有成就的名人朋友,总是可以在非常忙碌的每一刻保持气定神闲,不慌不乱,更不会因为压力太大而乱发脾气,迁怒别人。这,就是一个人重视时间管理并彻底执行的最大好处,除了提升效能,还能兼顾人情世故。

 

【免责声明】
“爱生活iLifePost”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