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出现前
古人用刀叉吃饭

中国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发明了筷子。
中国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发明了筷子。
早期的青铜匕,它具有两种实用功能:一是相当于勺子,二是相当于餐刀。
早期的青铜匕,它具有两种实用功能:一是相当于勺子,二是相当于餐刀。

华人吃饭大多数都习惯用筷子,感觉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一般,小孩子不好好用筷子是要挨骂的。筷子本身的制作上也很有讲究。一头圆,一头方,代表的是天圆地方之意,标准筷子长度七寸六分,代表着人的七情六欲。筷子取材来自于大自然,有着天人合一的意味。一副筷子需要两条通力合作才能用,则告诉我们“和为贵”。一副平凡的筷子却蕴含着如此精深的中华文化,让人不得不叹为观止。

筷子这一事物出现的很早。不过最早的时候筷子不叫筷子,而是叫“箸”,现在粤语区的人们还是习惯这么叫。对于筷子的出现传说也有很多,有说是姜子牙受到神鸟的启发发明的筷子,也有说是苏妲己为了讨好纣王,用头上簪子给纣王夹取食物从而发现了筷子的用法。更早的还有说是大禹忙着治水没时间等饭菜凉,用两根树枝夹东西吃从而导致了筷子的出现。这三个传说都说明筷子在远古甚至是上古时代就出现了。

在正史上筷子也有不少出现,《礼记》曾说:“饭黍无以箸”,《史记》中也曾记载纣王把他打死的大象牙齿锯下来做成筷子用以威慑他人。不过筷子虽然出现得早,但是大规模流行还是在明朝。明初以朱元璋为首的这一群领导班子都是南方人,南方人主食是米饭,用筷子吃比较方便,所以领导们都喜欢用筷子,上行而下效,渐渐的全国人都爱用筷子吃饭,并成为集体的习惯流传至今。那么在筷子之前人们又用什么吃饭的呢?

餐叉起源新石器时代

这第一个当然就是人天生自带的工具——手指。我们巴掌从拇指开始第二个手指就是食指,顾名思义它是吃饭的手指。远古时代的人们还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过的就跟个猴子差不多,每天就是去摘摘果子,打打猎这样子把生活过下去。这时候没有餐具也没必要有餐具,直接啃就是。

真正要使用到工具,还是人们会用火来烹饪之后。这时候食物烫手了,需要用东西来帮拿着食物,餐叉应运而生。餐叉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初代版餐叉由骨头打磨而成。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得到提高,肉食种类相较以往变得丰富,烹饪方式也变得丰富。人们学会对肉类进行炙烤,这是要在火上或者滚烫的石头上进行的操作,肯定不能直接用手,这时候餐叉的作用就被发挥出来了。古代墓葬出土餐叉中春秋时代占的比例是最多的,可见餐叉在春秋时代的流行。在春秋之后餐叉慢慢被“箸”所取代,后世墓葬之中少有餐叉出现。

跟餐叉配套的是匕首或者小刀。最开始的匕首用骨头或者石头打磨而成,随着青铜器的发展,也开始出现许多青铜匕首。这些小刀匕首主要功能就是切肉,孔子曾说“肉不方不食”,可见春秋战国时期对于切肉要求之高。

用勺子追溯一万年前

除了叉、刀,勺子也是古人进食的工具之一。考古发现中国人最早用勺子的工具可追溯到一万年前。

中国人用勺子吃饭跟中国的农耕文明有直接的关联。农耕文明不管是上流的“肉食者”,还是底层的“霍食者”,他们的主食其实都是五谷,五谷里吃的最多的是水稻和粟米。水稻南方种,粟米北方种。要吃水稻粟米的时候,要把他们放到陶罐里放水煮成粥吃。先民们需要一种帮他们吃粥的工具。一开始先民们还不那么讲究,就只是用随手捡的骨头片或者贝壳片舀着吃。后来先民们不再满足于这等粗糙的工具,开始用木头或者骨头进行精细打磨。勺子就在打磨中应运而生。

后面随着科技的发展,开始出现青铜勺子、漆木勺子、铜制勺子、银制勺子。勺子的使用生命要比叉子和筷子都长的多,从古到今,一直在用。

这些餐具的更迭和发展显示着中国古代生产力的提高和烹调水平的进步,并且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部分,体现着先民们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免责声明】
“爱生活iLifePost”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