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洁莹:礼仪规范有主次

朋友和我提起,出席活动时,只要一听主持人称呼贵宾和嘉宾,尤其是国州议员的名字时,就大概知道那名主持人有否经验,因为贵宾、嘉宾和国州议员皆有不同尊称,也有先后次序之分,而这些礼仪理应是主持人掌握的知识。

无可否认,初出茅庐的菜鸟主持人可能确实不懂,但这并不是借口,尤其是主持时要控场,礼仪和仪式细节都会影响整个活动的流畅度。就算不懂,在出席其他活动时,也可细心观察这些细节,久而久之肯定日子有功、厚积薄发。

礼仪和仪式,其实有一套固定规则,但其实也有其不固定的地方。所谓固定,是官方节目皆可依循隶属首相署的仪式和国际会议秘书处(Bahagian Istiadat dan Urusetia Persidangan Antarabangsa)所定下的规范,各州也有各自专司负责礼仪的部门和官员。

所谓的不固定,则是不同的活动不能“一套板斧走天下”,因为礼仪虽有固定规范,但活动类型和主办方都可能会有主次之分。

最简单的,以致词的顺序为例,应该是谁先谁后呢?若是团体组织活动,那先有主人家致欢迎词,如工委会主席或筹委会主席,再到有关团体组织的掌舵人,然后总会长或总会代表,最后则依序以州议员、国会议员、行政议员到议长和州务大臣/首长,诸如此类安排。

尤其是国州议员或行政官员同时出席时,邀请致词则是先州再国:即先请州议员致词后,再请国会议员;先请首长致词,再请部长。

不过,若是主持人在开场白时或嘉宾致词时的尊称,则是先国后州,又或者是从最重要的贵宾称呼,先后次序与邀请致词的顺序是完全倒转的。就算出席的贵宾没有致词,但在开场白和尊称时,也要依据礼仪规范的先后次序来尊称。

当然,礼仪在官方活动尤为重要,而这些活动几乎皆以国语(即马来语)为主,就算是一些有外宾出席的活动也好,若无意外都会以国语为主,其他语言为副(如英语或华语)。

由于官方活动一般都会有政府官员或专司负责礼仪的部门和官员参与筹备,所以礼仪上反倒问题不大。反倒是民间的团体组织办活动时,可能使用国语以外的语言,也可能是没这方面的知识或特别安排,较容易出乱子。

多观察、多了解、多沟通,若发现任何不当安排,提前和主办方沟通,不然到头来出糗的很可能还是主持人啊!
【免责声明】

“爱生活iLifePost”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 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