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神道事 196:
九华山教主 地藏菩萨

中国佛教著名的四大菩萨,包括了文殊、普贤、观音和地藏,并称为四大士。这四大菩萨各有名山作为自身的道场,其中文殊道场为山西五台山,普贤道场为四川峨眉山,观音道场为浙江普陀山,地藏道场为安徽九华山,素有“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之誉。

《大乘经》宣称:“入山求道,饥寒病疠,枯坐蒲团,是曰普贤;普贤者,苦行也。苦行而得道,是曰文殊;文殊者,智慧也。有智慧而见下界愚蠢,如鸟投罗,如蛾赴火,遂生慈悲心;观音者,慈悲也。因慈悲而发生普救心,若曰: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以拯救无间为己任,是曰地藏;地藏者,发愿也。”

由于地藏王菩萨有拯救地狱
由于地藏王菩萨有拯救地狱众生的大愿,民间都把地藏王看成地府的主宰,是阎罗王的上司。

 

地藏菩萨,梵文为Ksitigarbha,音译是乞叉底药沙,地藏是梵文的意译。地是大地,也是“地大”;藏是含藏、伏藏之义,佛法中名为藏,是库藏之意。地藏菩萨能含藏种种功德,难行能行,救渡众生,故名地藏。

如前所述,四大菩萨中的地藏菩萨主“大愿”,故又称“大愿地藏”。据说,地藏受佛祖的嘱托,在释迦牟尼寂灭后,未来佛弥勒降世之前,担当起教化芸芸众生的重任。释迦牟尼还任命地藏做幽冥教主,即管理阴间。

据《地藏十轮经》记载,地藏“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地藏”;另据《地藏菩萨本愿经》所说,地藏菩萨能分身于百千万亿恒河沙粒那样多的世界里,在每一个世界里又化百千万亿身,每一身能度百千万亿人。所以,地藏就向佛祖发誓:“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意思就是说,直到地狱空无一鬼,再也没有一个“罪鬼”受苦,自己才愿成佛,故其美称就是“大愿菩萨”。

传说地藏的前身是目犍连,梵文意译为大蚕豆或大萝卜,据说古印度仙人以此为食,后传为姓氏。目犍连是佛祖十大弟子之一,其母多年一直食素,老年在兄弟劝说下开戒食荤,死后遂入地狱。

有一天,目犍连在禅定之中,见母亲轮入地狱,立刻上前去寻找。当目犍连在地狱中见到母亲时,其母已化为饿鬼,目犍连赶紧拿钵盛饭喂其母,但饭还未入口已化为痰火。佛祖告诉目犍连,必须在每年七月十五日以百味五果,置于盆中,供养十方鬼灵,超度众饿鬼,其母才能得到济渡。于是,目犍连依照佛祖之意行事,这就是盂兰盆会的来历。
结庐苦修

民间还传说,在目犍连逝世一千年以后,地藏菩萨降生于新罗国(朝鲜半岛)第七代国王之家,名金乔觉。这位王子看破红尘,抛弃富贵,出家削发为僧,法号地藏比丘。唐高宗时,24岁的地藏比丘航海来到中国,在九华山结庐苦修。后被当地乡老诸葛节等发现,见他孤坐石室,以观音土为饭食,十分钦佩其苦行精神。在得知他是新罗王子后,感到应尽地主之谊,于是发善心为之造寺。

当时九华山为闵公所有,建寺要闵公出土地。闵公问地藏比丘要多少地,回答说要一袈裟地,闵公答应了,不料袈裟越变越大,以致盖尽九华山。地藏比丘居此山数十年,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某个农历七月三十日夜,召众诀别,跏趺坐化,时年99岁。其肉身不朽,徒众以缸殡殓,置入塔中。

相传山上闻名遐迩的“月(肉)身宝殿”,就是地藏的成道处。后人遂以这一天作为地藏菩萨应化中国的涅槃日,每到此时便举行地藏法会,所以九华山的香火以七月最盛。从明代起,地藏比丘作为地藏菩萨的化身受到崇祀,九华山从此便成为地藏菩萨的圣地,佛事活动极盛。又为了纪念闵公的功德,而在地藏菩萨的右边,立了闵公像,在左边立闵公的儿子道明法师像。

地藏比丘金乔觉圆寂的农历七月三十日,被称为地藏菩萨应化中国的涅槃日,民间以此为地藏菩萨的生日。

与其他菩萨的服饰不同的是,地藏菩萨是以出家人的形象出现的,只见地藏着僧装、披袈裟、左手持如意宝珠,右手持九锡宝杖。地藏的坐骑名“谛听”,其最大能耐和大地有关,它只需伏地一听,便能辨别事物的真伪。

相传,人们只要用铜钱在它前额擦拭几下,再系挂在小孩身上,可以避邪降福。

王忠文道长
王忠文道长

若读者们有兴趣了解更多,欢迎致电询问:

中华道学研修中心
ZHONG HUA DAO XUE CENTRE & SERVICES

3-1,Tingkat 1,
Jalan Temenggung 3/9,
Sek 9,Bandar Mahkota Cheras,
43200 Cheras,Selangor.

电话:
016-607 8299
011-3676 8299
03-9547 6888

 

 

【免责声明】
“爱生活iLifePost”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