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大不同】舞“板凳龙”迎新年
龙头竹要用“偷”

迎龙灯可谓东阳市参与人数最多、场面最热烈的灯节活动。

在中国好多地方都有元宵节活动,每个地方也都有自己的特色。有些地方,过元宵节会举办庙会活动,赏花灯,猜灯谜、在浙江金华一带,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就是舞“板凳龙”了,这或许是整个过年最热闹的时候了,只有把板凳龙舞迎完了,年也就过完了。板凳龙也觉龙灯、桥灯,人们通过迎灯,以示驱邪除瘟、祛灾祈福。

村里会这门手艺的师傅都忙碌起来,大家分工制作龙头,为龙年迎龙灯作准备。
村里会这门手艺的师傅都忙碌起来,大家分工制作龙头,为龙年迎龙灯作准备。

乞求老龙巧施云雨

龙灯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唐朝。关于龙灯,民间还流传着一则故事。有一年天下大旱,金华老龙违背玉帝旨意,对城内部分和城外部分的降雨量予以调换,让稻田免除旱灾之苦。因金华老龙擅作主张,违反天规,玉帝愤而下旨,斩杀老龙。

老龙得知消息,急忙托梦给唐太宗李世民,恳求他救命。因为担任斩龙任务的是魏征,他是阳间、天庭、地府“三相”,又是唐太宗的爱卿。唐太宗答应了老龙的请求。某月某日午时三刻,正是斩老龙的时辰。唐太宗却设下棋局,与魏征对弈。下着下着,魏征却呼呼大睡,其实是他的灵魂正在追赶四处逃命的老龙。

为了延迟斩期,唐太宗想使魏征睡得更沉一些,就用扇子扇了他三下。没想到,这么一来,梦中的魏征更是来劲,最终追上老龙,将龙头一刀砍下。金华老龙心有不甘,皇上不救自己也就罢了,何必还要助魏征三阵风呢?于是,他的阴魂常去李世民梦中作法。只有魏征或另一武将晚上守在金銮殿,李世民才能睡得安稳。

后来,李世民被迫无奈,对天许愿,新年第一个月圆夜,为金华老龙接回原身子,超度亡灵。他命令百姓用竹圈撑起龙身的形状,用纸精心糊裱,然后将龙身一节一节连起来,对老龙施以祭礼,并在晒场上尽情旋舞,乞求老龙巧施云雨,保佑黎民幸福安康。后来,金华百姓每年元宵节前后都会迎龙灯,渐渐变成了一项民俗活动。

旧时“龙头”由各族轮值房头负责监制和筹资,现在多以村为单位,集体筹资制作。筹备迎龙灯的工作常于腊月启动,村中热心人挨户募捐,称“写龙头”;逢家约灯,称“写桥灯”。规模隆重时,写灯者要求农户每户出灯一桥,再加每个成年男子出灯一桥,俗称“见丁见灶”;也有当年新添男丁出灯一桥或者数桥。

人数决定龙身长度

扎制龙头的竹子,民间崇尚“偷取”。

事先选定竹园,做好标记,入夜派人前往偷偷锯取。“偷”后放钱于竹茬内,钱用红纸包裹,称为“利市”。“偷”者背竹上路后即鸣放鞭炮,主人闻讯就象征性地追赶一下,然后去取出放在竹茬内的“利市”。

关于这种习俗,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人员蒋泰灯认为,这是因为民间信奉“偷偷发发”,东阳方言中“追赶”谐音“发发”。
龙头制成后,要先用红绸包住“龙眼”,择吉日“开眼”。过去南乡一带需要抬到“本保殿”开眼,除去龙眼上所系红绸。“开眼”后每餐设斋祭祀,鼓乐之声常伴,谓之“养龙”。

龙灯由龙头、龙身、龙尾组成,还包括走在龙头前面的旗灯。现在,迎龙灯基本以村为单位,村民组织参加活动。参加活动的人数就决定了龙身的长度。活动可以白天也可以晚上,但是在晚上的居多。每到迎龙灯的时候,要参加的村民就会用自家准备好的龙灯板搬到指定的地方,与龙头、龙尾接起来。

龙灯是不能从灯板上跨过去的,这会被认为十分不尊重,不吉祥。但如果要想通过,就要从下面钻过去。迎龙灯是一项体力活,要么在自己村里迎,到几户人家家里朝拜,要么去隔壁村子转一圈。

龙灯也分为好多种类,比如专门小孩子迎的小孩灯,专门去村里去年生男丁的人家组织迎的长生灯,甚至还有准们妇女迎的妇女灯。不过现在没有这么多讲究了,例如小孩灯,现在的小孩有几个吃得消这种体力活的,基本上就是家长在迎,小孩跟在旁边了。每年正月十五左右,各地的龙灯活动就逐渐开始了,这段时间也成为了过年最热闹的时候。

每到迎龙灯的时候,村里的家家户户都会出来赶赶热闹,许多外村的也会过来看灯。这个每年一次的最盛大的活动,饱含了当地人民对于家乡的热爱,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更是一种情节,一种回忆与思念,让在外打拼的人们对家乡,对亲人饱含思念。
【免责声明】
“爱生活iLifePost”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