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神道事 183:
安寝之神床公床母

人生始于床而终于床,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床上度过。一张床,承载着人的休养生息和生老病死,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于是,人们对床充满眷恋之情、崇敬之情,甚至认为床是有神灵的。

在古代,人们认为床神是居家保护神之一。床神和灶神、土地神一样,有公婆两位,称为“床公”、“床婆”(或“床母”),合称“公婆母”。民间认为床神的职能是司生育、保安寝。“床公”是床神之一,另一位是“床婆”,又称“床母”,床公、床婆合称“公婆母”。

相传床公床母是周文王夫妇,他们生有一百个儿子,有旺盛的生育能力,因而被人敬奉。
相传床公床母是周文王夫妇,他们生有一百个儿子,有旺盛的生育能力,因而被人敬奉。

 

床神崇拜从宋代开始已流行这种风俗。明清时期,家家户户都在年前年后祀床神,而小孩则从出生起至15岁都要拜床母,因传说床母乃是婴儿和少年儿童的保护神。

民间普遍认为,“床公”、“床母”就是周文王夫妇。周文王是周朝的奠基者,他当周人首领达50年之久,活了97岁。《封神演义》说,文王有99个儿子,后又在燕山收养了雷震子,凑成百子之数。因此,民间视周文王夫妇“多子多福”的楷模,把他们祀为司生育的床神。也有人认为先有“床婆子”,“床公”是后来为了给床婆子找搭档附加上去的。

关于“床婆子”的来源,各地的传说不同。流行的说法是,古代有一个姓郭的书生,在赴京参加考试途中遇到一位卖扇的姑娘。两人一见钟情,发生了关系,但没过多久书生突然生病死亡。卖扇的姑娘怕被别人知道,于是把书生的尸体埋在自己床下。后来她产下一子,为了告慰书生的灵魂,经常用酒菜在床上祭拜书生。人们问她在床上拜何神,她说拜“床婆子”,并说这样可以使孩子快快长大。其他人纷纷仿效,从此拜“床婆子”的习俗便流传开了。
护佑小孩健康成长

广东潮汕地区有一个传说,宋代时,潮汕有一妇女在哺儿育女和调教孩子方面有一套独特的本领,因此声名远扬。当时,皇宫中有一皇子出生不久便日夜啼哭,不吃不喝,御医束手无策。皇帝老子急了,贴出皇榜,招募民间贤妇进宫调教医治皇子。消息很快传到这位潮汕妇女耳中,她便决定上京一试。

说来也巧,自她进宫后,皇子在她的悉心照料和调教后,不但病好了,人也乖了,不再吵闹啼哭。皇帝获悉后龙颜大悦,亲临后宫想嘉奖她。当时,她正在照料皇子,听说皇帝驾到,情急之中,想躲进皇子睡床下,不料把头撞了,顿时昏了过去。等到皇帝知晓,她已气绝。皇帝深为痛惜,遂封她为育婴之神,并且尊敬地称呼她为“阿婆”。由此可见,床神不仅是司生育之神,也是婴儿和少儿的保护神。

舟山人在婴儿出生后第三天,要祭“床公”、“床婆”,当地人叫“洗床”。这一天要用两酒杯合拢蒸糯米,米的上端要放一粒红枣,寓意婴儿“早日成长”。待蒸熟后,供在床神前,然后分送给邻居的小孩,俗称“相谅盏”。到了婴儿满月那一天,还要有亲人手执祭祀过床神的香,引婴儿到海滩与大海结缘。结缘后,仍把床神香插在床头,此俗谓之“大海为床,蓝天作帐”,寓意婴儿长大后,下海不会呕吐,划桨不会晕船。

一些地区把16岁以内的小孩称为“花园内”,认为婴儿从出生起,一直到15岁,都要靠“床母”保护。过去广东揭阳的妇女在孩子出生后第二天,便在床上设“公婆母”神位,一般没有塑像和画像,只在床上摆一只瓷碗供插香之用。祭品一般只用两碗饭、一块猪肉、两只染红壳的鸡蛋和几个粿品,放在床上的簸箕中,不但母亲祭拜,还要抱着婴儿跪拜。以后,逢年过节,都要在床上祭拜“公婆母”,直到孩子15岁“出花园”。每当小孩生病时,也要在床脚两端焚香化纸,祈求“床公”、“床婆”保佑平安。

既然床神为管生育之神,结婚当然也要拜床神。过去很多地方男女结婚时都有“安床”习俗,即在婚礼举行的前几天在洞房内安放新床,其位置要根据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门位、窗位、神位来决定。

安床要选择吉日良辰进行,安床后,当晚要拜床神。明、清时期此习俗十分流行,结婚安床拜床神,反映了人们希望婚后夫妻和睦、早生贵子的美好愿望。

王忠文道长
王忠文道长

若读者们有兴趣了解更多,欢迎致电询问:

中华道学研修中心
ZHONG HUA DAO XUE CENTRE & SERVICES

3-1, Tingkat 1,
Jalan Temenggung 3/9,
Sek 9, Bandar Mahkota Cheras,
43200 Cheras, Selangor.

电话:
016-607 8299
011-3676 8299
03-9547 6888

 

 

【免责声明】
“爱生活iLifePost”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