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洁莹:虚怀若谷克劣势

作为一名华校生,多语能力一直是我很引以为傲也很感恩的事。不过,在那么多桶水中,是不是每一桶都只有半桶水呢?相信这是很多华校生都担心的不足之处。

毕业自北海光华小学和北海钟灵中学的我,除了语文课外,学习环境始终是以华语为主要沟通语言。也因此,我们可能写得一手很好的文章,但在说话时可能却出现不那么流利的情况。毕竟当我们思考时,也是以各自的母语为主,可能是华语,也可能是各自的乡音。

问题是讲话时不能像写文章一样慢慢斟酌字句,尤其是主持时更要求临场反应,节目调动或突发状况都讲求应变的速度,所以多语切换能力一定要非常利索。(虽说多语主持有难度,但口译又是另一进阶,比起文字翻译或多语主持都更高难度,不只要求速度、流利,也要求精准度。)

在非母语主持的活动里,我最有满足感的其中一次,乃大马半岛新闻从业员职工会(NUJ)的纪念晚宴。由于没办创会50周年活动,所以52周年特邀国内外同业办系列活动。

忘了是什么原因,原本的主持人无法出席,结果我成了活动两天前才敲定的替工。那一次的主持之所以挑战,是因为我是当时数天活动的工委之一,分身乏术,只能在活动前那两三个小时才做准备;而且,当晚是以全英语主持,现场有很多国内外英语媒体出席。

或许,台上看起来淡定,但当时我头皮扯得紧绷,内心“压力山大”。台下有很多英语媒体同业,他们的英语水准都流利得写文章若行云流水。万一语法错了,怎么办?万一词穷了,怎么办?

最后,我决定选用珍视民主自由的南非国父纳尔逊·曼德拉之一句话 — “新闻自由是民主的支柱之一”(A press freedom is one of the pillars of democracy),作为当晚的开场白。然后,也在一些环节上,加上一些格言或谚语来串场,让主持的讲稿更流畅和更有质感。

犹记得当时的职工会总秘书是一名英报资深编辑,活动后他说我当晚的主持表现让他非常意外,语法上只出现一两个小错误,而这些小错误也是一般我们在口语时会省略的“不标准”,所以给予当晚的主持表现很高的评价。

当然,引用名句或谚语格言的情况也要用得恰当。虚怀若谷,但切勿为了过于表现,否则一不小心恐会给人班门弄斧的感觉呀!
【免责声明】

“爱生活iLifePost”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 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