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神道事 170:
紫阳真人张伯端

张伯端(984-1082年),字平叔,号紫阳、紫阳仙人,其诞辰在农历三月十五日,人称悟真先生,又尊为“ 紫阳真人”,北宋时天台人。自幼聪颖好学,经史百家无不涉读,通三教典籍及刑法、书算、医术、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术。曾于成都遇仙人刘海蟾授道,此后精诚至道,术业大成,后著书立说,传道天下,他力主内丹,认为“人人本有长生药”,“何须寻草学烧茅”,教化世人“休炼三黄及四神,若寻众草更非真”,要识真铅汞,丹砂非水银也。

s1
张伯端虽然认为道、儒、释 “教虽分三,道乃归一”。

 

张伯端是道教南宗紫阳派的鼻祖,金丹派南宗祖师,道教奉为南五祖之一。相传张伯端曾遇一僧人,僧人专修戒、定、慧,自以为得最上乘禅旨,能入定出神,数百里问倾到就到。二人雅志大发,相与契合,约定同游于扬州观赏琼花。二人共居一室,瞑目而坐,皆出神游扬州,伯端神至扬州时,僧已先到,伯端要求各折琼花一朵为记。结果,二神归,僧取不出琼花,伯端却取出琼花玩耍于手中。僧十分惭愧,不明自其中道理。伯端告曰:“今世人学禅学仙,如吾二人者可问见矣。”二人结为莫逆之交。

紫阳真人的弟子对此很纳闷,问师父:“为什么同是神游,差别却如此之大?”紫阳真人回答众弟子说:“我所修炼的金丹大道是性命双修,能聚成形,能散成气。所到之地,真神现形,这就称作阳神。禅师所修则不然,他为了赶速度,不复修命直修性宗,所到之地,也就变不出形影,这就是阴神的缘故,因为阴神不能移动实物。”这里,除了表示道教与佛教内炼区别之外,也还隐含阳胜于阴之意。

思想与著述

张伯端的思想可大致划为三个时期,大约可以他的三本著作为界:

(一)《悟真篇》代表早期的出儒入道,倡道教内丹为中心的三教合一思想;

(二)《禅宗诗偈》(即《悟真篇后遗》)代表中期思想,出道入禅,以彻了禅宗性学为归宿;

(三)《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 炼丹诀》代表晚期的转变,禅道双融,而正式酿成一种独具特色的内丹学说。

张伯端的内丹学说主张以内丹为修仙途径,而以性命双修为其内炼大旨。认为以人体为鼎炉,以精气为药物,以神为火候,通过内炼,使精气凝聚不散,结成金丹。同时,他继承陈抟内丹修炼的系统方法,将炼养分成四个阶段进行,即:筑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

张伯端虽然认为道、儒、释 教虽分三,道乃归一 ,但与全真不同,他主张先修命、后修性,尤其推崇佛教禅宗明性境界。《佛祖统记》说他尝遍参禅门,大有省发”,他自己亦声称“仆得达磨、六祖最上一乘之妙旨,可因一言而悟万法”。

张伯端认为:“老氏以炼养为真,若得其要枢,则立跻圣位;如其未明本性,则犹滞于幻形”。因此,他将道教炼形气作为修命,以禅宗明心见性”、“顿悟圆通”释内丹“炼神返虚”境为修性,主张:“先以神仙命脉诱其修炼,次以诸佛妙用广其神通, 终以真如觉性遣其幻妄,而归于究竟空寂之本源”。

在修行上,张伯端反 对形式上的出家离俗,隐避山林。而主张大“隐隐于市”,他似乎也无意建立教 团。他本人就不是出家的道士。南宗直至五祖白玉蟾,始开始有云游道士,也组织了南宗自己的教团组织。

其著作有《悟真篇》、《金丹四百字》、《禅宗诗偈》三十二首。晚年其弟子王叔邦辑有《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简称《青华秘文》。

其中,于北宋熙宁八年(公元 1075年)撰写的《悟真篇》,以《阴符经》、《道德经》为两大理论依据,略仿《参同契》”(清·朱元育的《悟真篇阐幽》),全书宗承传统内丹学说,说明内丹炼养的根本原理就是归根返本,逆炼归元,并描绘内丹修炼的全过程 及阐发丹经要点、修炼内丹的方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是书专明金丹之要, 与魏伯阳《参同契》,道家并推为正宗”。《道藏精华录》谓:“是书辞旨畅达 ,义理渊深,乃修丹之金科,为养生之玉律”。

张伯端在世时,并没有亲自创建学派或教派,但在其身后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宗派,被称为金丹南宗,由于张伯端号紫阳,故南宗也称为紫阳派,与全真道并列金丹南北宗。

 

王忠文道长
王忠文道长

 
若读者们有兴趣了解更多,欢迎致电询问:

中华道学研修中心
ZHONG HUA DAO XUE CENTRE & SERVICES

3-1, Tingkat 1,
Jalan Temenggung 3/9,
Sek 9, Bandar Mahkota Cheras,
43200 Cheras, Selangor.

电话:
016-607 8299
011-3676 8299
03-9547 6888

 

 

 

【免责声明】
“爱生活iLifePost”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