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字
字

【风俗大不同】进门要脱鞋 免弄坏榻榻米吧

从小日本人就会接受“脱鞋”的教育,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当中。
从小日本人就会接受“脱鞋”的教育,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当中。

在很多日本的影视作品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学生到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在鞋柜前把“外出鞋”换成“室内鞋”;或是在高级日本料理餐厅的入口,常常会有换鞋子的画面。从这些小地方,我们可以注意到,日本人好像有一个特别的脱鞋礼仪;就连介绍日本旅游的网站上,也会提醒不熟悉当地文化的旅客,去日本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尊重这项传统。

日本人到底有多重视脱鞋的礼仪呢?常常有人就会笑称,在日本啊,连要闯空门的小偷,进到人家家里,都会乖乖先把鞋子脱好,再进去偷东西。显示这样的习惯,已经完全内化到他们的意识中了。到底日本为什么会有这种脱鞋的礼仪?

一进家门就要脱鞋

日本人真的一进到家门,就要先脱鞋子吗?答案是:没错!当然,这个习惯跟大部分的大马人差不多。在设计比较完整一点的公寓或居家空间里面,大马人都会规划一个进门后给人脱鞋子的地方,也就是“玄关”。在现代的日本室内设计中,这个“玄关”,可以说是属于“土间”的其中一种类型。那“土间”又是什么呢?

以前传统的日式房舍,多半会有一个跟屋外相连,类似室外到室内之间的过度地带,这个空间就是“土间”。对日本人而言,土间有点类似“在室内空间中的室外”。一般来说,它地板的高度,会比其他起居空间的地板还要低,可以穿着外出鞋走动,也可以在那边工作。

不过,随着时代的改变,现在日本的建筑当中,已经比较看不到这种功能的土间了,唯一还被保留、并且非常实用的“土间”,就是被用来脱鞋子、放鞋子的“玄关”空间。只要进了玄关、脱了鞋子,就等于进入室内了。

好,那现在问题就来了,日本人这个入内要换鞋的习惯,到底是哪来的呢?

在日本,脱鞋的文化已经有着很长远的历史。根据研究,大家普遍认为,这跟“榻榻米”跟“和室”都有关系。从“平安时代(794-1185)”开始,榻榻米越来越普及,后来更是出现了“和室”,和室的地板一定会铺满“榻榻米”。日本人慢慢也越来越习惯,在和室的榻榻米上进行所有的生活起居,像是吃饭、念书和睡觉等。

再来,由于日本传统的鞋子,是用稻草编织的草履,如果外面有下雨,这种鞋子容易沾到泥土,如果直接把鞋子穿进家门,踩到平常吃饭睡觉的地板上,就会变得很肮脏,所以基于卫生考量,就有了进家门要先脱鞋子的习惯。这个习惯一直发展到现在,虽然都市的道路几乎都变成柏油、大家不再穿草履、家里的地板也不一定会使用褟褟米,但这样的文化,却还是被保留了下来,甚至成为日本的特色之一。

玄关是日本房子的脸

前文有提到,玄关是设计来给人换鞋子的,既然它是客人一定会先停留的地方,所以在这样的脱鞋文化中,日本人也格外重视玄关,不仅要用心整理,更要精心设计,几乎可以说是房子的“脸”。

除了要时常打扫和整理、保持整齐和干净的形象外,许多日本人也会在鞋柜上摆花瓶、或在墙壁上挂画、地板铺上地毯,营造出一个舒服优雅的换鞋环境。

有些屋主在装潢时,也会考量到家人或常客的需求,加装自动感应灯、洗手槽、扶手、坐式鞋柜等等设计,让玄关空间更友善、更方便。这些用心,除了能让自己够面子呢,也可以给来访的人,有一种“我很欢迎你来到我家”的感受。

另外,说到进房子要改穿室内拖,很多人可能会问,那我如果去人家家里的和室,可以穿室内拖鞋吗?答案是:不行!

因为日本和室的榻榻米,很容易被踩坏、而且很难修理,所以连室内拖也不能穿上去!如果今天你要去拜访日本人家,除了要在玄关,把外出鞋换成室内拖鞋,走进和室前,也要记得脱鞋子,只穿袜子进入!

在日本,从幼稚园一直到高中,学校的校舍都会有提供学生更换室内鞋的地方。这个换鞋子的空间,虽然跟家里的“玄关”长得不一样,但它也属于刚刚提到的“土间”的一种。除了一般住宅和学校外,身为观光客的我们,去日本旅游,常见的行程像是参拜神社、参观寺庙、澡堂泡澡,如果去某些传统的日式餐厅,这些通常也都会需要脱鞋子才能进去。

【免责声明】
“爱生活iLifePost”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

iLifepost Logo 下载 iLifepost APP